環報第153期:環境的預設,法律的錯設?
      目錄

      法律可以讓環境更好      汪洋中的一滴水
      狐狸與刺蝟       法治觀察站

法律可以讓環境更好
環境的預設,法律的錯設?

自然環境納入法律體系的第一原理是降低欲望—以經濟成長為第一要務的發展觀,修正為以公共性與公地為判準的新型法律觀,要為後代子孫保留更多、而不是利用更多的法律基本原則。法律體系要為自然環境保留更多餘地,以多樣性而不是單一性作為法律的基本原則。

<閱讀全文>

汪洋中的一滴水
法治到底是什麼?(二)

從人權憲章(Magna Carta)到大地憲章(Terra Carta)的進化,從限制君主權力到賦予自然權利的過程,是人類面對自己以及人類面對自然的兩個關鍵階段。與其期待自然法治的即刻實現,不如建立諸如自然價值觀、合理維護的每個具體作法,建立等級有別的有利自然環境的社會規範,或許才是當務之急。

<閱讀全文>

狐狸與刺蝟
人權與環境

「人權」與「環境」雖仍孤立,但漸從邊緣走向核心。兩者匯聚,形成一股新的動能,既富有批判性,更具備想像力,不斷挑戰既定的法律假設與前提,創造新的對話空間。當前的諸多環境危機正在迫近,在此情勢下,人權與環境的匯聚,有賴各界努力,勉力前行。

<閱讀全文>

法治觀察站
法律不談情感

法感不是單純的情感,而是一種對於法律及其背景所代表的社會意義的內在感受之總稱,顯現在對案件事實的理解與人情世故之掌握,既是素養,也是有法律依據的情緒展現。這種法感與法律意識是民主審議與判斷是非對錯重要的根源。

<閱讀全文>

      
發行人:謝英士主編:鄭佾展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出版
訂閱  /   退訂
我要捐款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電話:(02)2321-1155信箱:info.eqpf@msa.hinet.net
傳真:(02)2321-1120官網:http://www.eqpf.org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