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總預算擱置爭議,將原住民族群送上刀尖,撕裂族群信賴與和諧、加深主流群體對原住民權利恢復之誤解。眾多媒體報導雖切入法律環節,卻未有深入探討立法權與行政權衝突,以及禁伐補償條例所代表的「去殖民」、「健康環境權」脈絡,容有缺憾。
<閱讀全文>
各種法律效果的講究與落實,不管是否跟法律的人類中心傾向有所牴觸的,都要藉由法律,使當責者受責,且是有效的受責。憲法如此,民刑事法律如此,商事法如此,環境法更是如此。
從法律的角度,要認知到過去對於污染物的法律規制是從環境切入,而現在更多的是將環境與人類健康基本權利相互連結,從而實現聯合國決議健康環境基本人權的新思維。
塑膠是化石燃料產業的「B計劃」,塑膠產業正在透過乾淨、衛生、便宜等訴求,結合過度消費文化逐漸改變這個世界。如果塑膠生產與消費文化沒有妥善處理,氣候公約、巴黎協定所立下的目標,2050年淨零排放根本不可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