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報第70期:氣候正義與全球行動

汪洋中的一滴水

美國氣候訴訟與菸商道歉廣告對台灣的啟示
2017年川普退出巴黎協定,諷刺的是就在這一年美國遭受了16次10億美元以上的氣候災害。

根據美國聯邦政府設在北卡羅萊納州阿爾什維市的國家環境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資料,這些事件包括1次乾旱,2次洪水,1次結凍,8次暴風雨,3次熱帶氣旋和1次野火。造成362人死亡,以及重大的經濟損失。長期來看,1980 - 2017年的度平均值為5.8次;最近5年(2013 - 2017年)的年平均值為11.6次,去年明顯是受災嚴重的一年。

與川普否認氣候變遷的態度相反,
地方政府對損失忍無可忍,2018伊始就開始反擊。

先是去年五月遭受冰雹襲擊的科羅拉多州,緊接著紐約也在1月10日宣布針對氣候變遷對紐約市基礎設施造成的損害,起訴 5家「大咖」石油公司,包括BP, Chevron(雪佛龍), ConocoPhillips(康菲), 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與Royal Dutch Shell(殼牌)。紐約市長白思豪在記者會上直指:「石化產業故意誤導公眾(人為氣候變遷不存在),以保護其利益。」

列治文(Richmond, California),一座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東部的城市,則在今年1月22日起訴29家石油公司,要求賠償適應氣候變遷過程所產生的經濟損失。這是加州第8個起訴石油公司的城市,因為加州正面臨海平面上升的極端風險。列治文市長巴特說:「石化產業需要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讓事情變得更糟。在受到內部專家的警告之後,石化產業本可採取措施進行低碳轉型,但他們選擇繼續花費數十億美元去爭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管制的公共政策。」

這些州與城市都在問:
既然科學家已經證明石化產業是人為氣候變遷的「主要貢獻者」,為什麼要由各地政府拿出納稅人的錢來弭平氣候損失,而不是讓因此獲利的石化產業埋單?

除了諸侯起義之外,美國檢調機關也早已開始行動。2016年由紐約檢察總長Eric Schneiderman帶頭,來自全美各地25州的檢察總長組成一個名為「檢察總長乾淨能源聯盟」(AGs United for Clean Power)的結盟組織,共同調查氣候變遷相關的犯罪行為,例如石化產業是否對於其營業活動對氣候變遷影響一事,故意隱瞞已知的資訊,並資助科學研究以誤導投資者與公眾。

針對大企業「明知商品危害而故意誤導大眾」的行為起訴,過去已有先例: 

在1999年「美國政府訴菲利普莫里斯」(United States v. Philip Morris)一案中,美國司法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指控國內幾家
煙草公司長期以來將香煙設計成容易尼古丁成癮的成分,並從五十年前開始,故意否認吸煙與二手煙的健康危害,堅持其危害沒有科學上共識。為了延續此戰略,煙草公司發布多篇不實、誤導性的文章與新聞稿。請求被告的煙草公司賠償2800億美金,亦即美國政府為此支付的醫療費用。

2006年8月,經過6年的訴訟,美國地區法院法官格拉迪斯·凱斯勒(Gladys Kessler)判決被告違反「反勒索及受賄組織法」(Racketeer Influenced Corrupt Organizations Act, RICO),美國政府勝訴,但醫療支出的賠償請求未獲准

 
1970年RICO法案的立法目的是為了打擊黑社會犯罪。這種犯罪的特點是有組織性、長期性、暴力或暴力脅迫性。80年代,越來越多的民事律師發現,RICO法案中第1964(c)款的規定允許任何RICO法案項下的受害人提起民事訴訟,一旦民事RICO指控得以成立,則受害人可以獲得三倍於其實際損害金額的賠償及合理支出的律師費。於是RICO在民事訴訟的應用變得廣泛。
RICO的構成要件是有「人」,經營或操控「組織」(公司或黑道),進行「RICO法案所列舉的犯罪行為」,範圍很廣,基本上依據州法可判處一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行為都被納入,也包括詐欺,且這些犯罪行為需形成「模式」(pattern of racketeering),如果是一次性、短期性的犯罪就不構成。最後是犯罪行為與原告損失之間需存在直接因果關係。

法院判決內容包括:

一、禁止特定煙品特徵描述

禁止煙商使用任何焦油釋放量較低的描述,包括低焦油、淡煙、少量、超淡等用語,以免誤導消費者該煙品的健康危害較小

二、批露文件和銷售數據

法官命令煙草公司必須建立機構和網站,向政府和公眾公開訴訟中所揭露的所有營業文件。此外,被告必須向政府提供分類的銷售數據,以確保銷售的透明度,特別是針對青年的部分。

三、公開發布糾正聲明

煙草公司須於2017年11月26日起,在ABC、CBS、NBC等兩百家電視、報紙等媒體刊登為期1年的揭露菸害廣告聲明。以下翻譯、節錄部分內容:
 

吸菸對健康的負面影響
  • 吸菸每天平均殺死1,200個美國人。
  • 每年因為吸菸死亡人數超過謀殺、愛滋病、自殺、毒品、車禍與酒精的總和
  • 吸菸導致心臟病、肺氣腫,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口腔癌,食道癌,喉癌,肺癌,胃癌,腎臟癌,膀胱癌和胰腺癌。
  • 抽菸也導致生育能力降低、新生兒體重過輕、子宮頸癌。
 
對吸菸與尼古丁的成癮
  • 吸菸有高度成癮性。尼古丁是菸草中的上癮成分。
  • 香菸公司故意設計香菸中含有足夠的尼古丁,以延續成癮狀態。
  • 菸癮不好戒。
  • 當你/妳吸菸時,尼古丁確實會改變大腦—這也是菸癮難戒的原因。
 
標榜「低焦油」、「淡」、「極淡」、「柔和」、「天然」的香菸,與健康並無顯著關聯。
  • 許多吸菸者改抽低焦油與淡菸,而不是直接戒菸。因為他們認為低焦油與淡菸對健康危害較小。但沒有這回事
  • 抽「低焦油」與「淡」菸的人吸入的焦油與尼古丁和抽一般菸的人一樣。
  • 所有香菸都會導致癌症、肺部疾病、心臟病與早期死亡—包括「低焦油」、「淡」、「極淡」與「天然」。並不存在安全的香菸。
 
香菸的部分設計與成分,是為確保尼古丁的有效傳遞。
  • 菸商用各種方式控制尼古丁的影響與傳遞,包括設計濾嘴和選擇最大限度保存尼古丁的捲菸紙,加入氨水讓香菸的味道沒有這麼重,並控制菸草的物理與化學成分。
  • 當你吸菸時,尼古丁確實會改變大腦—這就是為什麼菸很難戒。
 
吸二手菸對健康的負面影響
  • 吸二手菸每年殺死38,000位美國人。
  • 二手菸導致不吸菸的成年人罹患肺癌與冠狀動脈心臟疾病。
  • 兒童暴露在二手菸環境,將提高嬰兒猝死症後群、急性呼吸道感染、嚴重哮喘、肺功能衰減的風險。
  • 沒有所謂的二手菸暴露安全水準。
 
氣候不正義的議題隨著北極融化的冰山而顯露出來,在美國這個全世界最擁護資本主義的國家,得到最務實的討論:

1. 氣候災害到底是不是純粹「天災」,抑或當中有「人害」成分,溫室氣體排放最大的石化產業可能有賠償責任。
2. 石化產業對於氣候變遷與其燃料產品的關係是否有認識,是否故意引導對其有利的輿論走向?
3. 石化產業營業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與原告的經濟、健康、生命損失(包括已經發生與未來預期發生)是否有因果關係?

極端氣候同樣衝擊台灣,其程度相較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氣候不正義的法律討論何時能發生在台灣?
發行人:謝英士主編:高思齊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出版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電話:(02)2321-1155
信箱:info.eqpf@msa.hinet.net
傳真:(02)2321-1120
官網:http://www.eqpf.org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