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環報第57期:蒙特婁議定書再創新猷,帶頭降低全球暖化
環品札記
海蟲,生物的始祖?
研究發展部主任 鄭佾展
生物期刊《BMC Biology》最近發表一項研究指出
[1]
,過去曾經被認為是海草的管狀化石,其實是一種生活在海床上的海蟲(Sea worm);而這個5億年前體長約5公分左右,體寬度約1公分的小生物,是已知最早的脊索動物,也可能是人類的遠祖。
上述研究成果,是英國劍橋、加拿大多倫多和蒙特婁大學的學者們以及多倫多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共同具名發表的。來自劍橋大學的Simon教授說明:
Oesia disjuncta
這類化石非常神秘,它們很罕見,到目前為止我們並無法將它確實分類。但現在,我們知道它屬於原始的半索動物(Hemichordates),甚至可能是最原始的。
半索動物門是由一類像蟲一般,生存於海底的後口動物(Deuterostomia)所組成,有著脊索(notochord)的原始型態;而脊索是條長且堅韌,具有支撐體軸作用的棒狀構造,一般位於消化道和神經管之間,大家可以想像成是一條比較軟,充滿彈性且非骨質的原始脊椎。
脊索的出現構成支撐軀體的主幹,內臟器官得到支持和保護,運動時不至於因為肌肉收縮而使得軀體變形;脊索的中軸支撐作用讓身體有了方向、身體更為靈活,對於主動補食及逃避敵害都更準確,是演化上重要的發展成果。
部分學者認為半索動物門屬於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下,並命名為口索動物亞門;而脊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高等(原始)的分類階層,分為三個亞門:尾索動物亞門(
Urochordata
)、頭索動物亞門(
Cephalo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其中人類屬於脊椎動物亞門之下。
挖掘出來的化石,科學家們要很有想像力跟觀察力
過去,於加拿大落磯山脈所發現的Oesia化石,受限於技術,並未意識到其重要價值;隨著更多化石出土,以及影像成型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注意到更多化石裡的細節,也注意到它們體內存在著脊索的雛形結構。
從發現至今一百多年後,我們才真正揭開Oesia化石的面紗。
Oesia這類蠕蟲以過濾海中碎屑為食,依靠身體上的U型鰓來濾食,鰓裂(Gill slit)是所有後口動物的重要特徵,即使是人類,在胚胎發育過程脖子上也曾經短暫出現過鰓裂,這也是它屬於我們遙遠祖先的一項證據。
那麼,為什麼過去Oesia會被認為是海藻呢? 原來是因為特別的生活習慣,居住在寬度約體寬兩倍左右的管狀多孔隙結構中,成為化石後,自然不容易被辨認。也因為管徑狹窄,Oesia只能住在單人房,在海床上過著孤寂的生活。
Oesia disjuncta
的發現,為我們探尋人類起源的工作又往前一步,但演化樹的起點,仍待科學家摸索。大自然還有太多我們還不知道的事情,不是嗎?
備註:後口動物(deuterostomes)是指胚胎發育過程第一個開口(胚孔)形成肛門,相對於原口動物形成嘴巴兩者為不同重要分類依據,人類與脊椎動物均屬於後口動物。
Oesia disjuncta
細部化石照片 (Photo credit:
Royal Ontario Museum
)
[1]
Karma Nanglu, Jean-Bernard Caron, Simon Conway Morris and Christopher B. Cameron. (2016) Cambrian suspension-feeding tubicolous hemichordates. BMC Biology 201614:56.
上一則
回當期目錄
下一則
發行人:謝英士
主編:鄭佾展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出版
訂閱
/
退訂
我要捐款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電話:(02)2321-1155
信箱:
info.eqpf@msa.hinet.net
傳真:(02)2321-1120
官網:
http://www.eqpf.org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
環報
環報兒童版
我要捐款
訂閱環報/環報兒童版
解除訂閱
瀏覽人數:
3880151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環報第68期:波昂氣候大會COP23落幕,展望2018
環報第67期:實施23年,環評法2.0該何去何從?
環報第66期:2017空汙法修正評析—期許一個更好的空氣法治
環報第65期:中石化台南安順廠汙染案—消失的國家責任
環報第64期:小林村國賠案的啟示
環報第63期:一切終將回歸「自然信託」(Nature's Trust)
環報第62期:環境與傳統權利觀的交融
環報第61期:環報改版再出發,一份「先環境,後法律」的環境法治電子報
環報改版特刊(三):效率司法決定環境的未來—以廢棄物的處理為例
環報改版特刊(二):新環境運動
環報改版特刊(一)﹕《環境教育法》實施五年回顧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