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環報第33期:不只一炷香
環品札記
世界盃足球賽也是一場城市的綠化改造運動
文/邱虹儒
?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今年在巴西舉行,本屆世足賽在環境議題上引來不少的討論,在台灣,最火紅的大概就是寶特瓶回收纖維製成的球衣大受歡迎。此外,就是巴西當地發生的社會衝突,主要來自斥資建造的球場和相關建設排擠了國內大眾教育、醫療衛生、公共交通等經費,且當地乾旱和造成缺電等問題也不見解決。
在這些爭議的背後,其實巴西政府也正嘗試進行一場城市綠色改造的運動。
依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報導,巴西政府推動體育場館的環境認證,以及統整各種活動所造成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轉為碳抵償。據稱,半數的比賽場地已達到能源和環境領先設計(LEED)認證標準,其他的場地亦已提交報告正在審核階段。
今年4月,巴西政府即啟動「低碳世界盃」的倡議(The Low Carbon Initiative Cup),呼籲企業捐贈購買碳權,抵銷世界盃期間的碳排,成效顯著,共抵償相當於53.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遠高於預期來自建築、能源和車輛等的5.9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巴西政府透過呼籲和遊說企業投入,來擴大影響面,相當成功。
除了在大項目上回應氣候變遷和永續環境的行動,巴西政府也從文化和社會的角度貫徹綠色行動,包含旅遊的安排、鼓勵有機種植和家庭農業的概念。
賽季期間巴西政府發起「有意識消費」(conscious consumption)倡議行動,向農民企業和協會購買有機食物提供給賽事志工做為補充食物,如果汁、水果乾、餅乾等點心類;巴西政府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並共同推出綠色旅遊的網路工具「
綠色護照
」 (Green Passport),透過APP的網路和旅遊資訊提供等,傳達且提供綠色旅遊的可能選擇,旅客不僅可以在世足賽期間使用,往後旅遊規劃也能發揮教育功能。
綠色護照APP (
http://www.passaporteverde.org/en
)
此外,為了讓賽後清潔活動具有環境教育意義,且成為有支薪的廣義綠色經濟活動,巴西政府撥出136萬美元經費,提供辦理世足賽事的六個城市,聘用共1,400多名清潔工進行垃圾清潔、分類和回收的工作。透過這筆經費,一舉改善過去巴西城市資源回收桶等基礎設施不足的困境。此外,藉由推動綠色賽事的機會,巴西國家社會開發銀行還提供一筆信貸資金,用於投資永續垃圾分類收集相關措施,激勵地方投入。
運動與環保結合已經是世界的趨勢,2012倫敦奧運全面性的導入綠色環保方針和作為後,巴西此舉更可視為運動界對世界的宣示行動。2013年本會年發起的「救世要跑」環台路跑,亦希望透過綠色運動的實踐,宣傳環境友善的精神,使運動與環境結合的永續理念,萌芽在台灣人民的心中。
2017年台北即將辦理世界大學運動會,政府是否能前瞻地擔綱起推動環境教育、實踐綠色賽事的重責大任?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備註:寶特瓶回收纖維製成的球衣故事,請見「
台灣以環保形象參與世足盃--廢棄物成為環保原物料的環境、經濟、文化多贏
」;倫敦的綠色奧運經驗,請見環報第六期
環品札記
。
綠色護照網頁,提供許多綠色旅遊訊息 (
http://www.passaporteverde.org/en
)
上一則
回當期目錄
下一則
發行人:謝英士
主編:鄭佾展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出版
訂閱
/
退訂
我要捐款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電話:(02)2321-1155
信箱:
info.eqpf@msa.hinet.net
傳真:(02)2321-1120
官網:
http://www.eqpf.org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
環報
環報兒童版
我要捐款
訂閱環報/環報兒童版
解除訂閱
瀏覽人數:
3882301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環報第49期:新氣候正義,國家自主驅動
環報第48期:沒有好的環保署,就沒有好的空氣品質
環報第47期:給政治領袖的一堂氣候變遷課
環報第46期:TINDCs(停滯),前途未卜
環報第45期:天津的爆炸聲,魏署長聽到了嗎 ?
環報第44期:阻止暖化是「道德命令」
環報第43期:石破天驚的判決,強制要求政府制訂減量政策
環報第42期:巴黎不是哥本哈根
6/4 環教饗宴–邁向巴黎新氣候公約時代論壇 報名中
環報第41期:法律可以讓空氣更乾淨
環報第40期:讓海綿城市在首都扎根與落實
環報第39期:橫越15年的飲水秀,誰來終止
環報第38期:阿河、動物保護與環境教育
環報第37期:加入新氣候公約,不能再等
2014
2013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