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友善醫院面面觀

WHO在其2009年出版的「應對氣候變遷,保護人類健康」(Protecting Health from Climate Change: Connecting Science, Policy and People)報告即開宗明義提出:「保護人類健康是氣候變遷策略的底線[1]」。醫院除被動面對氣候及環境變遷帶來的健康衝擊外,亦有責任在節能減碳等減緩氣候變化的策略上,扮演更正面積極的角色來減低對環境的危害。該份報告並建議醫院可從7大面向:能源效率、綠建築設計、替代能源發電、運輸、食物、廢棄物與水開始努力,邁向氣候友善(climate-friendly)。除省時、省錢外,並兼具健康、環境和社會的共同利益,提供環境友善醫院努力的基本框架。

七大面向的內涵分別是:

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 - 透過提高能源效率和養護設備措施,來降低能源消耗與成本。

綠建築設計(Green Building Design) - 建立適應當地氣候條件之醫院,以減少能源和資源的需求。

替代能源發電(Alternative Energy Generation) - 生產和/或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以確保可靠和彈性的供電操作。

運輸(Transportation) - 鼓勵使用低碳排放運具(步行、自行車或環保車輛),促進人員,病人及社區使用公共運輸,並盡量減少人員和病人運送。

食物(Food) - 可持續的提供當地糧食給員工和病人。

廢棄物(Waste) - 廢棄物減量、重複利用、回收與堆肥;提供焚化以外的替代方案。

(Water) - 節約用水;如有安全替代品存在時,不使用瓶裝水。


 


[1] WHO(Ed.) (2009). Protecting Health from Climate Change: Connecting Science, Policy and People. Geneva: 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