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緣起
緣起

為什麼我們關心水

水是地球上各種生命的必需物質,淡水更是灌溉與孕育陸地生物的必要元素。從國際新聞到歷史事件我們發現到不同種族、國家間不乏因為爭奪水權而兵戎相見或禍福相倚,許多社會議題也脫離不了水,包括:糧食、健康、環境、預防災害、能源、跨界供水、水資源短缺、文化、衛生、污染和農業等問題。

台灣身為海島,和水的關係更是密不可分。台灣降雨量雖然高達2,500毫米,但因地理及季節分布不均,河川坡陡流急,水庫淤積嚴重,導致可運用水量有限,高達8成以上的水量流失。台灣年平均用水量約180億噸,但有56億噸水量的缺口,約3成用水需仰賴其他替代水源(大部分是抽取地下水補充),事實上台灣是缺水的,情況超乎大家想像。

水資源與和人類的發展息息相關,但由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取用過度,加以全球氣候暖化引起降雨量減少、蒸發量增加,人類可利用的水資源數量持續下降。降水為水文循環之起源,其量之多寡、時間分佈對於水資源的應用影響甚大。若氣候變遷改變了降水特性,則勢必也會影響人類對水資源的應用。


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與因應之道

2012年行政院經建會核定之「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提到在氣候變遷影響下,臺灣水資源領域所面臨之六大挑戰,分別是:

  1. 水文的衝擊:降雨量、逕流量與蒸發散量有增加的趨勢,地下水入滲量則有減少的趨勢。
  2. 河川流量的衝擊:旱澇加劇情形將使未來河川豐枯差異更加明顯。
  3. 供水系統的衝擊:豐枯水期雨量差異的加劇,影響水庫供水及減洪能力;在供水能力降低與未來需水量增加的雙重影響下,提高穩定供水之困難度。
  4. 複合型災害風險提高:極端強降雨事件發生頻率增加,使水工構造物易遭受破壞,對民生影響甚巨。
  5. 農業灌溉型態的衝擊:氣溫與降雨量的變化除了影響灌溉需水量之外,還有農業用水的調度分配。
  6. 河川污染問題:豐水期時河川濁度上升,影響河川生態,使供水系統惡化;枯水期河川自淨能力與容受能力下降。

面對氣候變遷衝擊帶來的重大影響,國際間主要因應策略有兩種:減緩(Mitigation)以及調適(Adaptation) 。減緩是指藉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或將其吸收貯存,來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調適則是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積極適應越來越艱困顯困難的新環境。而在溫室氣體濃度節節增加無法下降,氣候變遷必然發生的情況下,更需重視調適。

為降低上述衝擊與挑戰,我們認為因應氣候變遷之水資源調適策略可透過:(1)節約用水與提升用水效率;(2)有效治理供水設施與集水區保育;(3)強化彈性管理能力(備援供水系統方案);(4)多元化水源開發(含傳統水源及新興水源)等方式達成,而上述概念,亦可用於校園水資源調適上,只是適用尺度有所差異而已。

另外,有別於常用翻譯,我們使用「適應」一詞取代「調適」,依據教育部國語辭典解釋,「適應」是指:「對不同的生活環境、方式、時間、人、事、物能調整個體自己而生活愉快的狀態。」調整個體、令生活愉快也是我們積極回應氣候變遷的目的之一,用詞上的調整除讓大家更能望文生意外,也強調「適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建構水適應力

「水適應」指的是在氣候變遷的大環境下,如何面對水環境的改變,以及隨之而來的各項衝擊。水適應的範疇,包括日常水資源管理,以及如颱風、暴雨等極端氣候事件之因應。

在校園裡,除著重傳統節水教育外,校園管理者、學童如能了解水調適概念,關心周遭水環境變化,對於維繫校園安全、用水將大有助益。

秉持長期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懷,2009年起,在台灣可口可樂贊助下,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著手推動綠水小學水資源到校服務,一步一腳印巡迴全台縣市、偏鄉、離島,服務超過300所小學,影響超過2.5萬人。從水足跡到水適應,我們嘗試導入新興環境議題, 為國小校園注入新動能,也刺激學校思考其所扮演之角色。

水適應與氣候調適為新興領域,國際間仍在摸索,其輪廓已逐漸清晰,但具體內涵,各地實務操作仍有所不同。期許透過綠水小學系列活動,能激發更多創意與能量,共同努力提升台灣社會整體調適能力。

TEL:(02)2321-1155 FAX:(02)2321-1120 E-MAIL: info.eqpf@msa.hinet.net 地址:10641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
Copyright 2014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