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報第36期:APEC藍與極權式的淨空

EQPF Writers

國際性的永續消費和生產計畫已經啟動,前景指日可待

籌備兩年的聯合國永續消費與生產十年計畫方案(10-Year Framework of Programmes on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10YFP)已於今年7月1日正式啟動。

10YFP是在2012年Rio+20地球高峰會通過,計畫期程為2012-2022年。今年終於在UNEP的支持下,正式設立秘書處,並在德國和印尼政府以及國際非政府組織Consumers International的共同執行下正式啟動。

此計畫方案將從生產的環境和社會效應訊息揭露開始,希望透過消費者在更完善的消費資訊揭露下所做的消費決定,使世界的資源更為有效地利用。這個計劃基本上是建立在對於理性消費決定的基礎上,相信永續的概念將能建構下一個消費時代。

10YFP將透過協同政府、認證單位、商業與非政府組織,提供有關商品對地球和人類產生影響的清楚且可信賴的資訊。目前該計畫將先從調查和整理現存市面上的資訊工具和系統開始,了解自主認證、環境標章、市場聲明等,從現存至少400個相關標章的資料整理和分類,將可建立未來研發與消費者溝通的有效平台。

依據UNEP新聞稿的說明,選擇永續的產品也可成為金融系統中相當具體的物品儲蓄,因為重視永續的過程和生產,而能讓物質獲得妥善的利用。

更進一步地了解,依據UNEP 10YFP框架文件指出,10YFP是一個旨在推動國際合作的全球性行動框架,以加快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向SCP(永續消費和生產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的轉型。該框架支持發展中國家轉型所需的能力建?,並提供技術和資金援助。

10YFP將開發、推廣和擴大國家和地區層面的SCP和資源效率行動,使經濟增長與環境惡化和資源利用?鉤,從而增加經濟活動對消除貧困和社會發展的淨貢獻。此外,10YFP也鼓勵創新和所有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合作。

一個家計單位所需要的食衣住行育樂相關產品,從過去產自家庭之中,到社群分工、國家資源配置、乃至於全球化的跨國界貿易關係,使得生產到消費的過程已經遠遠超過大眾身、手、目可及之處,成為一種商業貿易的複雜分工體系,甚至經常溢出國家管轄權的控制範圍。然而,即使在這樣的發展中,消費和生產也不應該脫離規範的管控,全球化不應該成為不永續產品氾濫的藉口。

消費相關的議題向來是最容易引發社會大眾關注的議題,消費和各式產品圍繞在我們生活的周遭,安全是消費者在乎且強烈要求的第一步,健康則是希望能夠在使用商品時達到的效果,現在則進一步訴求對地球環境友善的永續消費與生產模式,將成為時代的聲音與核心。可以預見,若能對於生產過程有更多的了解,制訂政策要求廠商和生產鏈符合永續的要求,並藉由資訊的揭露,引發大眾的關注與意識,永續消費和生產將能成為一種時代必然的趨勢。

10YFP透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國際力量,長期且有計劃地推動永續消費和生產於國際商品和服務市場,台灣身為貿易大國,其商品與服務市場本就廣佈於全球的舞台,應該要注意並跟隨此一永續消費與生產的潮流趨勢,採取作為。

讓我們一起關注這個國際消費的趨勢發展,並成為其中的積極角色吧!


永續消費與生產十年計畫方案正式啟動 (計畫網站:http://www.unep.org/10yfp)

兩棲類族群消長與環境敏感度

Lonesome George,孤獨喬治,是一隻平塔島象龜(Geochelone nigra abingdoni)的名字,一種幾乎可以宣佈滅絕的物種在世上僅存的唯一個體,在掛上極稀有的光環之下,孤獨喬治成了全球知名度頗高的動物明星。

但在2012年6月24日,這位孤寂的動物明星,在眾所關注下,劃下了生命的句點。一個物種道別百萬年來演化艱辛的路程,退出了世界的舞台。
而這只是檯面上的故事,我們不曉得,每分每秒,還有多少物種面臨這樣的危機,只是牠們來不及受到鎂光燈青睞,來不及有人為牠們的生存環境發聲。其中兩棲類所面臨的生存危機更是與人類息息相關。

兩棲類位於營養階層中層,在食物鏈中扮演承上啟下的關鍵角色,其需仰賴濕潤環境的獨特生理特性,和幼體水棲、成體兩棲的生理構造,讓這個類群在與生態環境互動上有極高的敏感度,生存易受到人類導致的水質的汙染而受到威脅,因此兩棲類常做為水質監測的重要指標生物之一。

但近十年來,全球兩棲類的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 全球兩棲類評估(2004) 指出,全球5,743 種兩棲類中,有1,856 種(32.5%)正受到威脅(即列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名錄中,脆弱、瀕危或極度瀕危物種)。

導致這樣的可能原因很多,舉青蛙為例,青蛙的幼體(蝌蚪)仍需生活在水中,成體可棲息在陸地或者樹上,待繁殖期才會回到水邊或者找尋有積水樹洞產卵(樹蛙),這樣的生活史使得青蛙不僅受到水質汙染的影響(如工業廢水、農藥汙染、殺蟲劑),森林的破壞、馬路開發(路殺)都會破壞其棲地完整性,加上氣候變遷,紫外線增強,對兩棲類重要但脆弱的皮膚造成傷害,也使外溫(或稱變溫,即體溫隨環境改變而變動的生物)的兩棲類生理周期甚至生殖能力受到干擾。

人類工商業行為引進的外來種,如過去曾被引進做為料理的美國牛蛙,在逃出圈養圈之後,快速適應環境,依靠其龐大的體型,以本土蛙類為食,造成所到之處無一倖免,讓原本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水域,到了夜晚只傳來陣陣低沉如牛的鳴叫聲,這般危害引起保育團體下達追殺令,才得以控制住一場生態浩劫。引進的物種還可能帶來可怕的瘟疫,如可能源至非洲的蛙壺菌病(chytridiomycosis)就因非洲爪蟾販售做為觀賞寵物而傳播,造成兩棲類的大滅絕事件。

兩棲類在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蛙類、蟾蜍,對於清除居家環境的蚊蟲有一定的貢獻,但過去因為農藥濫用、建地開發,兩棲族群衰退,現在都市地區還需靠化學藥劑的噴灑來預防飛蚊等病媒,長輩述說的童時趣味,田家樂釣青蛙的體驗不再,夜間,田野僅存一兩種蛙類互相唱和。

兩棲類對於環境獨特的敏感度提供我們很大的警示,當牠們消失,代表的不只是生物多樣性的降低,而是環境健康亮起紅燈,無論水質、森林或是氣候,值得關注。


下一個孤獨喬治會是哪個物種?
發行人:謝英士主編:鄭佾展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出版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電話:(02)2321-1155
信箱:info.eqpf@msa.hinet.net
傳真:(02)2321-1120
官網:http://www.eqpf.org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