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最新消息 | 參與我們 | English
| | | |    
最新消息
環品會參與COP16墨西哥坎昆氣候變遷大會之觀察與分享
環品會參與COP16墨西哥坎昆氣候變遷大會之觀察與分享

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大會已於12月11日凌晨落幕,今年本會亦如既往,派員前往參加,就公約之最新協商情勢,近距離與各參與單位與組織接觸、了解及互動,對國際氣候變遷協商與發展進行觀察。

今年大會會議主軸為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16屆締約國大會(COP16)與京都議定書生效第6屆締約國會議(CMP 6);另外四個附屬機構:第13屆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AWG-LCA 13)、第15屆附件一締約方未來承諾特設工作組(AWG-KP 15)、第33屆附屬科技諮詢機構(SBI 33)與第33屆附屬履行機構(SBSTA 33) 亦一同召開會議。

在經過近兩周的密集磋商、發達國家的猶豫不前、發展中國家的熱切期盼下,一反外界悲觀之氣氛,此次大會總算還是達成坎昆協議(Cancun Agreements)。儘管各方對此評價不一,但總體而言,此協議將有效延續國際氣候談判與協商之進行,前途雖困難重重,但仍具希望。

坎昆協議共計26份決議文本,內容主要包含下面幾點:

.發達國家(附件一締約方,以下同)的目標在多邊模式(multilateral process)下獲得正式認可,發達國家要開發低碳發展計畫和戰略,並考慮如何最佳實施,包括依靠市場機制。發達國家需按年度報告它們的詳細進展。
.發達國家做出減量承諾。2020年時,需較1990年減量25%~40%。
.發展中國家的減量行動在多邊模式下亦獲得了正式認可。為記錄並使發展中國家的減緩行動與發達國家提供的資金和技術支援得以呼應,將建立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家適當減量行動(Nationally Appropriate Mitigation Actions, NAMAs)」登記制度。發展中國家每兩年需公佈一份進展報告。
.發展中國家做出減量承諾。在永續發展的原則下,提出NAMAs以達成2020年時,相較於一切依舊(business as usual, BAU)情境下,排放量有顯著的削減。
.京都議定書締約方同意繼續展開協商以完成任務,並確保議定書第一承諾期與第二承諾期之間不出現空窗。
.強化京都議定書的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例如增加碳捕獲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於CDM中,以便推動更大的投資和更重要的技術,並為發展中國家帶來對環境有益且永續性的減量專案。 締約方啟動一系列倡議與制度,俾保護氣候變化方面的脆弱者,並籌集發展中國家為謀劃、建設自身的可持續未來所需要的資金和技術。。
.到2012年之前發達國家提供總額為300億美元的快速啟動資金(fast start finance),並在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長期基金(long-term funds),以支援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行動。
.氣候資金部分,設立《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並建立相關的委員會管理制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均擁有代表權。綠色氣候基金前三年由世界銀行擔任受託人。
.建立一個新的《坎昆適應框架》(Cancún Adaptation Framework),透過自發達國家增加提供之資金和技術支援,以利發展中國家更加妥善地規劃和執行調適工作。
.各國政府同意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援,迅速採取行動控制發展中國家因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的排放(REDD+)。
.建立《技術執行委員會》(Technology Executive Committee)和《氣候技術中心和網絡》(Climate Technology Centre and Network)之技術轉讓機制,提升技術合作以支援調適和減緩行動。
12月18日本會亦參與中華民國低碳環境學會主辦之「墨西哥氣候會議後氣候變遷因應措施新展望研討會」,以「COP16坎昆氣候變遷大會之觀察與分享」為題,與各界分享觀察心得。本會COP16詳細觀察報告與會議簡報檔案可至下方連結下載。
COP16 坎昆氣候變遷大會之觀察與分享
COP16 環品會觀察報告
發佈時間: 2010/12/22
台北辦公室 TEL:(02)2321-1155 FAX:(02)2321-1120 E-MAIL:info.eqpf@msa.hinet.net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
Copyright 2008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