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報第12期:卡達前哨,氣候變遷大會趨勢觀察

環品札記

台灣綠帶,肯亞之旅紀實(續)

黃立維

受到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賽伊女士(Wangari Maathai)的感召,「台灣綠帶」運動於今年5月正式啟動,希望結合植樹、生計與環境教育,響應馬賽伊女士的精神,本於人道援助,與肯亞當地組織合作植樹造林。

9月下旬,在本會謝英士董事長帶領下,已前往肯亞首都奈洛比,訪察肯亞當地植樹團體的實績與成效。此行一共拜會當地7個非政府組織,以下繼續介紹各團體植林行動與交流心得:

5.?納剛森林信託(Ngong Forest Sanctuary Trust)

納剛森林公園距離肯亞首都奈洛比市區約6公里,由納剛森林信託負責管理與維護。面積約538公頃,其中80%為原生樹種,其他為外來樹種主要為尤佳利樹。本次拜訪由該機構計劃協調人Simon,森林專家Philip,Barclays銀行安全、建康與環境部門經理David等2位義務信託管理人一同接待。

納剛森林公園除了造林外,還兼負維護鳥類、兩棲動物、哺乳類動物的多樣性的重責,其資金來源包含Kenya Pipeline Ltd.、Barclay’s銀行等企業、非政府組織Ford Foundation、半官方組織Kenya Wildlife Services,以及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等計畫。

20幾年前,納剛森林在德國外科醫師Imre Loefler醫師的奔走下,才得以保存並成立森林公園與信託,園區內的教育中心便以他為名紀念。納剛森林信託除持續進行造林活動外,還規劃教室空間進行環境教育。如前陣子舉辦為期4天,近百人次之教師訓練,傳授有關森林、造林的技術與知識,讓教師們成為種子教師,回到所在區域擴散森林相關知識。

除種子教師培訓外,納剛森林信託還扶植有願意植樹之社區團體,支持參與型的森林管理,認為這是讓社區居民協力照顧森林並兼顧生計之最好方式。由於納剛森林公園南端為奈洛比最大的貧民窟,為改善當地區民生計,信託並雇用當地婦女到苗圃工作,讓男性養蜂並允許他們撿拾柴火回家。

納剛森林公園除推廣社區參與造林外,並希望藉由學童環境教育,讓植樹成為文化的一部分,而非僅是單一且短期的活動。

(左上)?納剛森林公園入口
(右上)?納剛森林信託人員與本會謝董事長場勘
(左下)?納剛森林公園苗圃一角
(右下)?納剛森林公園協助貧民窟居民生計之養蜂設備

6.?馬薩伊和平與環境研究中心(Wangari Maathai Institute for Peace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WMI)

2009年肯亞綠帶機構與奈洛比大學於成立馬薩伊和平與環境研究中心,藉由訓練促進和平、永續發展的管理者,協助其連結理論與實務,在社區體驗學習過程中縮小知識與實踐的鴻溝。

本次拜訪對象主要為該中心主任Kiama教授,Kiama教授認為該中心之價值,即透過環境教育讓更多學子透過實務訓練了解造林的價值。

Kiama教授建議造林環境教育可鎖定小學生(6~13歲/1~8年級)與中學生(14-17歲/9~12年級),讓他們從小就照顧樹,讓樹伴隨著他們長大,長大後如接觸到環境議題,因為有根植於成長過程的切身經驗,他的環境觀念觀就會比較正面。

與其它NGO相比,馬薩伊和平與環境研究中心兼備學術專業,有機會提供造林監測報告與合作環境教育推廣,亦可促成兩國森林學術交流,獲益良多。

(左上)?WMI保存馬薩伊女士辦公室一隅原貌
(右上)?WMI主任Kiama教授為謝董事長介紹
(下方)?探訪WMI位於奈洛比大學內造林基地與苗圃

7.?穆利兒童之家(Mully Children’s Family, MCF)

穆利先生從小出生於貧民窟,靠白手起家建立起交通及農產品出口事業,因為成長背景,對於受虐兒童、街童問題特別關注。穆利先生也是位傳教士,秉持基督教信仰,逐步建立起穆利兒童之家,拯救受虐兒童、因非法商業行為懷孕的少女等,提供場所讓他們能重新受教育、職能訓練、同時照顧他們的下一代。

1989年成立之穆利兒童之家,於肯亞有10處基地,有些位於都市、有些位於鄉村;此行拜訪位於奈洛比以東車程約2~3小時的Yatta和Ndalani兩處基地,兩處面積合計約500公頃,於1996年開始Ndalani和Yatta原本農業活動進一步結合環境保育,其中造林便是主要執行項目。

穆利兒童之家至今已種植超過50萬棵樹,用來防範土壤侵蝕、提供薪柴、遮蔭與美化等用途。每年估計生產百萬棵樹苗,分配到附近肯亞山地區、沿岸與裂谷區的社區與夥伴作復育森林使用,也會售予政府造林,取得資金繼續造林事業。

穆利兒童之家發展至今,已有一套造林結合農業之成功模式,也固定培訓其他團體種子教師,教導居民如何結合生計與環境保育。此外,穆利兒童之家也與附近大學建教合作,提供技職教育,去年更有來自加拿大基督教青年團體約23人,擔任為期2週之短期志工服務。

綜合來看,Yatta、Ndalani兩處基地基礎建設較為完整,備有住宿設施,很適合團體前往交流、從事志工服務或農事交流訓練。此次拜訪,我們更在Yatta穆利之家種下非洲第一棵樹,種下台灣綠帶的希望。


(左上)?穆利兒童之家創辦人穆利先生與其子、本會工作人員、2位於肯亞從事志願服務的臺灣志工合影
(右上)?在穆利兒童之家人員協助下,謝董事長種下第一棵樹!
(左下)?一位婦女正聚精會神於苗圃工作
(右下)?穆利兒童之家自行購置水車,提供園區及附近社區乾淨水源


後記

此次拜訪的肯亞團體當中,有幾位夥伴非常熱心地錄製了影片訊息,透過現身說法向台灣朋友喊話,傳遞邀請大家一起到肯亞灑下希望種子、種下希望樹苗的訴求。環品會也邀請他們擔任台灣綠帶活動的諮詢顧問,讓大眾更認識肯亞森林與植樹的現況。

更多訊息請參見最新改版之「台灣綠帶」網頁。

發行人:謝英士主編:鄭佾展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出版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電話:(02)2321-1155
信箱:info.eqpf@msa.hinet.net
傳真:(02)2321-1120
官網:http://www.eqpf.org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