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報第57期:蒙特婁議定書再創新猷,帶頭降低全球暖化

環品觀點

蒙特婁議定書再創新猷,帶頭降低全球暖化
電視台那端傳來輕快的歌曲,幾個青春洋溢的女孩唱著:R32 Cool、R32 Good。你是不是也曾好奇這是什麼廣告呢?

其實,她們是在宣傳新一代環保冷媒R32(二氟甲烷HFC-32)[1],R32除了臭氧層破壞潛勢(ODP)為零之外,全球暖化潛勢(GWP) 的數值675也較前幾代環保冷媒R22(氯二氟甲烷HCFC-22)的數值1810低上6成之多。而這些不斷推陳出新的「環保冷媒」有兩個主要目的,其一,不再破壞臭氧層;其二,減少全球暖化效應。



大氣層中的臭氧層就像一個保護傘,大部分存在於離地面15到50公里之間的區域。臭氧層能夠吸收來自太陽光的有害紫外線,避免地球上的生物受到傷害。然而,過多氟氯碳化物(CFCs)、氟氯烴(HCFCs)、海龍(Halons)、四氯化碳(CCl4)、溴化甲烷等人造化學物質,讓它越來越薄,終於在南極形成了臭氧洞。而過量的紫外線可能會誘發皮膚癌,降低免疫力,造成農作物減產、生態破壞,對人類健康與環境帶來負面影響。

從1974年美國加州大學羅蘭德(F. Sherwood Rowland)及莫里納(Mario J. Molina)兩位教授於Nature揭露臭氧層破壞之後,歷經十多年,終於引起國際重視。1985年世界各國於維也納通過「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並於1987年進一步通過「蒙特婁議定書」,針對部分臭氧層破壞物質的生產與消費訂立削減時間表。

經過快三十年的努力,臭氧層破壞已經獲得控制。2014年世界氣象組織(WMO)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臭氧監測報告指出,大部分地區臭氧濃度於2050年將恢復到1980年的水準,2070年南極破洞則可能修復。這是全球環境治理難得的勝利,我們看到了臭氧層逐漸恢復,而下一步,各國代表將視野放在減緩全球暖化下。

今年7月15至23日,各國齊聚維也納參加蒙特婁議定書相關會議[2],近200國代表試圖修改蒙特婁議定書,減少用於冷暖氣機的氫氟碳化物(HFC)。從會議討論氛圍來看,這場已持續拉鋸7年的禁用談判,極可能劃下句點,開啟新冷媒時代。

那麼,為什麼禁用HFC,全面使用「更新」的環保冷媒這麼重要呢? 原來是因為當初在簽訂蒙特婁議定書時,只專注在削減臭氧層破壞物質,卻沒有(也無力)注意到其替代品可能會產生的全球暖化效果,也因此雖然成功淘汰了CFC,但替代品HFC卻也會造成千倍於二氧化碳的暖化效應,因此進階版的蒙特婁議定書就希望達到雙贏,使用既不破壞臭氧層,又不產生溫室效應的更新式冷媒,逐步淘汰HCF。

美國部分企業,如陶氏化學(Dow)、杜邦(Du Pont)及漢威聯合(Honeywell)等早已嗅到這股商機,著手申請對氣候友善的HFC替代品專利;2015年7月美國環保署進一步宣布制定逐步減少HFC使用的法規,透過推動「重要新替代品政策」(Significant New Alternatives Policy, SNAP)[3],協助國內廠商轉型。而在美國準備多年後,國務卿凱瑞才開始大力促成談判,準備迎接下一波的冷媒革命。


美國國務卿凱瑞與UNEP副執行主任Ibrahim Thiaw積極催商談判 (Photo credit: IISD)

這股改變的浪潮影響有多大呢? 美國環保署長麥卡錫(Gina McCarthy)認為,如果可以使用更氣候友善的替代品取代HFC的話,那麼本世紀結束前至少可以減少增溫0.5°C;許多觀察家也認為這可能會是去年巴黎氣候協定達成以來,對抗全球暖化最具意義的措施。大家只要想像家裡面的冷氣、路上的汽車空調、商店裡的空調、冷凍櫃都改成氣候友善的環保冷媒,就可以知道影響有多大。

2009年9月16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東帝汶批准管制臭氧層破壞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為世界上第196個、也是最後一個簽署該公約的聯合國會員國。此舉並為國際環保公約寫下新的里程碑,讓蒙特婁議定書成為第一個獲得全球一致批准的國際環保協議,意義非凡。

現在,新氣候公約時代下,蒙特婁議定書修訂又將引領全球溫室氣體減量,面對這股浪潮,台灣準備好了嗎?

歐盟建議的HFC友善替代品[4]

 
替代品 全球溫暖化潛勢 (GWP) 特性 商業取得
碳氫化合物 3-5 易燃的 即時
二氧化碳 (R744) 1 高壓的 即時
氨(NH3, R717) 1 有毒的 即時
水蒸氣 (R718) 1 無風險 即時
R32 (an HFC) 675 輕度易燃 即時
HFOs 4-9 輕度易燃 即時/短期
R32-HFO blends 200-400 輕度易燃 中期








 


薄薄一層3mm的臭氧層,讓地球生命得以存續 (Photo credit: UNEP)

 

[1] 冷媒定義是將某場所不需要的熱量,搬運排除於另一特定環境,此過程謂之為冷凍,而吸收熱量的媒體就是冷媒;冷氣要冷,添加冷媒必不可少。
[2] Resumed Session of the 37th Meeting of the Open-ended Working Group (OEWG 37) of the Parties to the 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 OEWG 38 and 3rd Extraordinary Meeting of the Parties to the Montreal Protocol.
發行人:謝英士主編:鄭佾展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出版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電話:(02)2321-1155
信箱:info.eqpf@msa.hinet.net
傳真:(02)2321-1120
官網:http://www.eqpf.org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