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最新消息 | 參與我們 | English
| | | |    
最新消息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時論─積極面對燃煤之急
近日台灣中部、苗栗、金門地區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都達到紅色警戒範圍,其中,台中西屯、忠明、大里地區達到最高等級的「紫爆」,從事戶外活動將對健康造成危害。而美國太空總署(NASA)觀測台灣以及東亞氣膠光學深度(AOD)的資料卻顯示,此次中部紫爆主要的汙染是「自產」的,並非來自大陸。

台灣現在的電力來源中,火力發電占比超過7成,其中燃煤發電更達5成以上,不僅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更製造出致命的PM2.5。根據能源局的電力需求量預測,未來每年的電力需求成長量為2.13%,意味著如果能源結構沒有改變,台灣國產PM2.5也將以每年2%的速度增加,5年後就會比現在再增加10%的PM2.5,到時你我的肺還撐得下去嗎?

雖然有些人會反駁,根據台電研究火力電廠對全台年平均PM2.5的「貢獻」比率不到1%,但這是把大量大陸沙塵暴數據、全台全年數據都給放入,放大分母後自然覺得影響不大。但事實上自產PM2.5就是會讓電廠鄰近區域「紫爆」,影響周遭居民健康,而這種現象已確實發生。

不幸的是,這些燃煤電廠是台灣經濟成長的火車頭,火車速度越快,我們這些在後面車廂的乘客要吸的廢氣就越多。如果不發展乾淨能源、不更換火車頭,再怎麼改善製造端的空汙排放或是將交通工具都換成電動車,都是沒用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台灣遭受PM2.5汙染的空氣品質不良日數,1年高達193天。如果政府再不願積極進行能源轉型,放任火力發電廠汙染空氣,甚至反過來阻礙地方政府禁用劣質煤炭,這就等同在用人民的肺葉換取經濟的成長。試問人民的肺還能容得下多少PM2.5?下一代又要如何生存?

幾位主要政黨的總統參選人,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對這個問題清楚表態,不管描繪的願景有多美,包括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或者反對核能發電等,就是對於既有的排碳最大宗燃煤發電不置一語。 總統參選人應站在國家與未來世代的高度,積極面對燃煤發電的問題,將之視為最迫切的「燃眉之急」,才能帶領台灣,以低碳、零碳為發展方向,跨越下一個10年、20年、30年。

不認真處理燃煤發電問題,就不可能邁向低碳、零碳;不認真面對燃煤發電問題的所有關於能源政策的美好說詞,都將只是政治人物的高明話術,而不是政治家的宏遠抱負。

不知道檯面上的所有政治人物,您是屬於哪一種?

本篇刊載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作者:謝英士(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高思齊(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資深研究員)

發佈時間: 2015/11/02
台北辦公室 TEL:(02)2321-1155 FAX:(02)2321-1120 E-MAIL:info.eqpf@msa.hinet.net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
Copyright 2008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