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最新消息 | 參與我們 | English
| | | |    
最新消息
EQPF in UNFCCC COP20-2
更多區域行動、更多氣候資訊與教育

第2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正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有別於以往京都議定書由上至下的模式,也就是訂定強制性的國家減量目標(特定國家),今年普遍的聲音是由下至上,強調非強制性的國家減量承諾。

國家自願減量的承諾能具有實質意義嗎?既然已經沒有一個「國際」的「共同減量框架」要求,國家真能甘心情願地自我減量,對抗氣候變遷的衝擊與挑戰?

所以,愈來愈多民間的組織倡議要將眼光放在更多具體的在地氣候行動,而不要只是誇誇其談全球氣候協議的「大話」。

誠哉斯言!

在國家自願減量承諾的寬鬆機制下,要如何透明又有效的揭露、檢視、評估各個國家所提報的減量承諾?使其更接近國際碳排減量的總量目標?例如不超過2度?顯然並不容易。

在今後的自願性減量框架下,僅僅要求政府致力於減量工作顯得很不切實際。即使要進行監督,也必須促使全民擁有共同的認知基礎,此一認知基礎的來源其實主要是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f Climate Change)的科學報告。沒有一定的科學基礎,採取行動的前提似乎有點率性、隨意且不確定,很容易會因人、因政黨、因時機而有不同。

所以,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6條所謂的能力建構,多年來都苦於無法「及時」、「有效」地傳播各項氣候變遷的正確資訊,鼓舞人們採取行動。

IPCC主席Rajendra K. Pachauri在COP20的開幕式指出,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是明確的;愈是干擾氣候系統,人類的風險就愈嚴重,影響就愈不可回復;人類有辦法可以縮小氣候變遷的影響,建立更富足、更永續的未來。更科學的發現是:過去三十年來的增溫比1850以來的增溫都還明顯;20世紀以來人類的影響極有可能(extremely likely)是暖化最主要的成因;在1971年到2010年間,超過90%氣候系統的能源積累都在海洋;在海洋溫度持續增加的同時,陸地的溫度依舊處於歷史新高。

他希望大家能「吸收IPCC的科學發現,以公平與合乎道德的方式縮小氣候風險的影響程度,符合公約的要求」。

可能嗎?要如何「吸收」IPCC的科學發現?

由於IPCC 報告是以英文作成,IPCC主席的報告也是以英文呈現。因此,在氣候科學的傳播上就產生了語言落差,間接影響各區的氣候認知與行動。

著名的英國媒體Guardian就表示,利馬的貢獻可以不僅是全球協議的初步擬訂,更多的是在區域氣候行動的驅動與形成。南美洲頗富高山與熱帶雨林,根據IPCC報告,這些區域都飽受氣候變遷的衝擊與影響,但實際引領氣候作為的卻很少見。其間落差不能不說是與氣候科學的傳播與認知不足有關。對此部份,公約秘書處的責任重大,這也是公約第6條的功能所在,但迄今為止成效有限。推敲其原因,應該是氣候公約與IPCC的銜接出現問題。畢竟作為公約會員國的重要科學資訊來源,IPCC報告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由於科學本身的廣度、深度以及各種問題的複雜度,讓IPCC報告的可及性大打折扣。IPCC報告本身的用語是一個問題,例如上述extremely likely的用詞本身就造成爭議。而整部IPCC的報告主要是以英文做成,恐怕也是產生認知落差的重大原因。許多開發中國家頗受資訊不足之苦,甚至連最基本的資訊都有所不足。

IPCC也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從2007第四次報告開始,開始翻譯其所做報告成為法文、中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俄羅斯文等,但仍因時間落差的情況,而無法及時有效分享。

從這個角度講,更多、更在地的氣候資訊與教育實在是有迫切的需求,這也提醒不管是政府或有志於推動氣候教育的民間組織應該一起致力於「利用」、「轉譯」IPCC的報告,即使IPCC或有小的疏誤,但也不影響將之推廣給更多有需要的人,強化認知,進而採取行動。

IPCC官網,網址:http://www.ipcc.ch/

發佈時間: 2014/12/05
台北辦公室 TEL:(02)2321-1155 FAX:(02)2321-1120 E-MAIL:info.eqpf@msa.hinet.net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
Copyright 2008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