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最新消息 | 參與我們 | English
| | | |    
最新消息
世界環境日,環品會倡議「森林無路、永保森林」
「森林無路倡議」並不是指完全不需要道路,而是一種面對自然、土地的謹慎態度,兼顧保育與合理利用的精神。森林無路(Road Free),或著說是森林少路(Road Less),是臺灣未來各類道路開發、國土規劃時,應該秉持在心的理念。

2月底江內閣改組後首先選擇國土議題,針對高山公路做出「在安全、共生與永續觀念下,穿越台灣主要山脈高山公路原則不再開闢、拓寬」的指示。此一政策影響深遠,沉痾已久、利益糾結的山區道路問題終於浮上檯面。

依據公路總局資料,台灣島嶼面積三點六萬平方公里,公路總長度高達20,851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之公路里程)為57.9公里,無怪曾有學者如此形容「台灣的道路比人的血管還密」。

台灣的森林覆蓋率高達國土面積的60%,多屬山地與丘陵地形,山區道路幾乎遍布了所的山區鄉鎮以及森林區域,雖提供了山區部落、居民的交通便利,但也造成了生態問題。

今年3月英國「駕駛經驗」所製作的全球十大危險公路互動地圖,台灣的太魯閣峽谷路段榜上有名,不僅是台灣最危險道路,也是世界級的危險道路。事實上,不只是太魯閣峽谷路段,台灣山區道路更是災害頻生。依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調查研究,從1990年至2007年,包含台8、台20、台21等十條山區省道就發生了1,129處的災害,平均一年是112處左右,顯見山區道路之脆弱。

道路所及對生態環境的衝擊,特別是對台灣這種小型島嶼而言,當道路密度達到某種程度時,因道路而引起的各種現象將改變整個區域的氣候與生態。

近幾年在巴西里約RIO+20世界高峰會、歐洲議會及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COP19等國際會議上,已針對道路對森林的影響提出反省。台灣過去森林治理的政策與法律,有嚴重「過猶不及」的現象,在守與放之間,進退失據,導致林務單位難有作為,民心普遍反應不佳。 過去政府照顧山區的政策主要以道路建設為基礎,但國庫用於維持道路與此種經濟型態的支出,恐怕遠遠多過因此所得的收益,更不要談對於環境、生態造成的外部衝擊與不利影響所產生的不利益。

一個好的政策,需要兼顧短期效益與長期行為改變,逐漸建立好的價值。本會認為,森林無路、少路的政策,長期以觀,必然可為台灣帶來諸多正面的效益,但短期而言,確實也會造成許多人的不利衝擊,尤其是受到此一政策影響的山區居民或者觀光的利益。

作為長期關注台灣森林政策議題的環保團體,我們特別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前夕,提出「森林無路」(Road Free)倡議,希望為國土及森林治理議題,帶來一絲動能,延續山區道路討論的熱度。

歡迎大家瀏覽 「森林無路」(Road Free)倡議網頁。

發佈時間: 2014/06/05
台北辦公室 TEL:(02)2321-1155 FAX:(02)2321-1120 E-MAIL:info.eqpf@msa.hinet.net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
Copyright 2008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