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最新消息 | 參與我們 | English
| | | |    
最新消息
新聞:聯合國氣候大會 華沙登場

民眾日報 記者吳麗香/台北報導

攸關全球氣候變遷及未來減碳方向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網要公約締約國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締約國大會」今天(十一月十一日)起至二十二日在華沙召開,共有一百九十五個會員國與會,台灣共有四個NGO非政府組織組團出席,官方代表團今年由外交部、環保署、交通部及能源會等共約四十人以工研院NGO出席,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也由董事長謝英士率團出席這項環保盛會。

環保署溫減辦公室主任簡慧貞表示,今年這項大會居於會議效益,採「精兵制」,參加人數在主辦單位控管下,人數減少,由於是後京都議定書,會決議2015年後續走的路,因此格外重要。往年與會人士都有上萬人。台灣與會會在現場設立攤位,在攤位發表台灣減碳成果,並與多國進行多邊會談。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表示,台灣於一九八七年才有環保署,在國際會議上猶如國際孤兒,既無抱負理想也缺乏作為。

謝英士表示,今年居於主辦單位不想讓會議那麼夯,與會人數下降四成,由去年八成減低到四成。謝英士說,一百九十五個會員國,公約主事者故意不要讓會議夯。但想參與的心與日俱增。似乎有點不對稱。可能不讓談受到太多干擾。十個人申請只核准六個。

環品會表示,台灣「唯四」單位,可以參加週邊會議者有環品會、工研院、永續能源基金會及青年氣候聯盟。謝英士稱許從後京都議定書到新氣候公約,台南高雄都很積極。

謝英士說,當年巴西提案(1997),當年巴西代表在京都議定書很活躍。2013年2015是青黃不接或苟延殘喘。是否有新的氣候公約,仍需要追求。新氣候公約否能如期產生?今年要開始進行實質討論。大家都期得下一個有巴西出現,讓減碳工作更具具體成效。

謝英士表示,以臭氧層公約為例,全世界一百九十六個國家簽署的臭氧管制公約蒙特婁議定書,全球氣候變遷複雜許多。就污染者付費來看,排放量大國家不接受,減量與調適不分。氣候變遷網要公約二十六條和京都議定書調適都高於減量。如果以氣候體來看,台灣可納入氣候公約,但未來是調適還是減緩公約?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表示,一九八七年才有環保署,國際孤兒,既無抱負理想也缺乏作為。台大政治系教授林子倫表示,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十大問題,氣候變遷、糧食安全、澳洲太熱牛乳減產,生質能源的問題,貧窮、氣候變遷影響資源掠奪、疾病,及公共衛生。聯合國氣候變化網要公約歷年進展。1992年通過,防止氣候受人為干擾,生態系統可以適應氣候變化,確保食生產免受威脅。以最低成本防止氣候變遷。因此京都議定書,支持溫室氣體減量,受到國際間重視。

低碳環境協會理事長柳中明今年也以NGO身份出席,他將在攤位中對各國講授「海綿城市」,談談台灣如何做環保。

發佈時間: 2013/11/12
台北辦公室 TEL:(02)2321-1155 FAX:(02)2321-1120 E-MAIL:info.eqpf@msa.hinet.net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
Copyright 2008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