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最新消息 | 參與我們 | English
| | | |    
最新消息
「臺灣綠帶,肯亞種樹去」志工團進行造林復育工作!
經過2-3天的摸索,志工團一行人已經跟肯亞的小朋友們打成一片,也熟悉的當地環境與飲食。休息後精神飽滿的志工們,9/2(一)就要開始勞動服務,進行造林復育工作了。

 

本來以為大家會直接拿起鋤頭奔向Yatta造林地的,但MCF工作人員希望我們從頭開始,不只有參與植樹活動,連苗圃整理、撒播都要一起幫忙,因此9/2一整天都是在Yatta苗圃服務。

 

在苗圃內工作要從最基本的苗床翻土開始,之後還有一連串的種子培養的程序,包括苗床土壤整平、倒入肥料混合、挖出等距離的行列、敲碎種子外殼、種子放入苗床、鋪上稻草覆蓋,以及最後的澆水等步驟。一整套的苗床育苗過程,是扎扎實實的育苗實作,大家獲益良多。

 

在苗床種植的種子有二種,一種是巴豆(Croton),外殼像核桃,有點硬,用石塊將外殼敲碎後,裡面會有2-4顆的種子;另一種則是杏仁(Almond),不需敲碎,直接將種子放入苗床即可。志工們花了2-3小時敲碎巴豆外殼,約可處理6,500顆種子,全部放入苗床培育。MCF育苗人員表示,大概1個月時間就可將發芽的小樹苗移植到黑色小塑膠殼內,再經過約2-3星期後就可以用黑色塑膠袋盛裝,移植到苗圃外等候運送到造林地種植。可惜我們待的時間不夠久,不然就有機會種下自己育的樹苗。

 

9/3(二)之後便開始植林生活,每日趨車前往Yatta造林地上工。在肯亞種樹可不如大家想像的簡單,因為雨水較少,為了保留更多水氣與濕氣,每株樹苗挖的樹洞可是超級大。MCF的種樹「策略」就是挖一個長寬75公分、深75公分深的大洞,但是回填土壤只有25公分,剩下來的空間就可以放放雜草,涵養水源。據MCF員工表示,奈洛比地區屬於高原氣候,空氣相對乾燥,而在肯亞中部、西部及西南部較濕潤的地區,一般都是挖個比樹苗下面黑色膠袋再大一些的洞,這樣的方式跟台灣相當類似的。

 

那麼一個75公分長、寬、深的大洞到底要多久呢? 這幾天志工團的實踐,一天大概只能挖2-3個洞,就算有幾位MCF男孩的協助,一天下來最多挖40個樹穴。看著滿山遍野的空地,突然想起了國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那句話,想把事情做好,真的不簡單。

 

肯亞國際志工團領隊彭孝維主任、顧問肯林,志工吳慈恩、林育玄、林冠亨、黃郁文、楊于萱、楊玲鈺、謝佳恬、蘇柏瑋、歐書寰、賴冠穎等一行人,在肯亞服務單位MCF營區持續工作。後續我們將不定時分享志工團最新消息,歡迎大家一起來關注。

 

育苗作業第一步,進行翻土 翻土完成後挖出一條小溝
倒入肥料與土壤攪和 苗床上固定距離挖出一條種植行列
志工們敲碎Croton外殼取出種子 將種子放入苗床並以土覆蓋
苗床上鋪上稻草以利樹苗生長 最後步驟-稻草上澆水
挖洞前說明樹穴大小、如何測量 標示種植樹木用的小木棍
志工們努力挖洞 以事先準備的木棍測量樹穴是否符合要求
所挖的洞大得可以讓人蹲在裡面 MCF學生與志工一起挖洞
發佈時間: 2013/09/03
台北辦公室 TEL:(02)2321-1155 FAX:(02)2321-1120 E-MAIL:info.eqpf@msa.hinet.net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
Copyright 2008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