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最新消息 | 參與我們 | English
| | | |    
最新消息
聯合報醫藥組組長張耀懋寫作心得分享會

轉換角度、做足功課,進行更好的創作

      不同背景的人各有不同的視野、角度,所以任何專業訊息要有效的傳達,都必須學習換角度、換寫法、進入他人的情境。

      2011年12月30日時值歲末,本會邀請到聯合報醫藥新聞組組長、同時也是暢銷書集《醫23事》作者張耀懋先生,與環品會同仁分享他如何以醫藥衛生的專業背景,用科學的角度、客觀的驗證及獨特的切入觀點,為新聞時事評論開出一條新的論述路徑。

      張組長表示,轉換專業的用語,並不容易,有時也要懂得如何包裝。不僅是醫藥議題,像是環境保護相關議題除了讓環境關懷者認同以外,也必須用大眾可以理解的語言,讓更多人理解訊息背後的用意,否則太多的專業術語只會造成與他人溝通的隔閡,如果只在同一個專業領域圈子當中交換訊息,就只是共享體溫的結果,資訊無法傳到外界,達到效果。

      張耀懋組長擅長將醫藥專業知識或術語,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案例來表達。例如他從奧斯卡入圍的一系列電影中,由電影情節或其中牽涉到的醫療話題,來闡述、傳達正確的醫療觀念及知識,包含「127小時」中探討失血過多造成的幻覺現象,還有「愛情藥不藥」中涉及的巴金森氏症藥效副作用,以及討論借精借卵爭議的「性福拉警報」等電影。其中涉及的各種醫療現象並非新鮮議題,但經由他透過不同的角度的呈現,借用大家有興趣的議題,吸引大量讀者的注意。

      張組長說,正確的資訊收集是相當重要的,新聞評論或社論的寫作絕對不是口說無憑,在下筆之前要經過嚴謹的資料蒐集及文獻考察,理論充實才不會使新聞評論流於泛泛之見。新聞評論,除了必須對評論的對象或事件有全盤的了解,做足資料蒐集與文獻檢閱的功課,也要掌握如何包裝訊息與找出可以穿透民眾生活的新聞亮點,學習理解他人的高度。一篇文章如果能讓不同的領域人士都能理解,便是成功與有效的傳達。


張耀懋組長(第二排右三)與謝英士董事長以及基金會同仁大合照

發佈時間: 2012/01/02
台北辦公室 TEL:(02)2321-1155 FAX:(02)2321-1120 E-MAIL:info.eqpf@msa.hinet.net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
Copyright 2008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