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最新消息 | 參與我們 | English
| | | |    
最新消息
環品學堂第二期:環境生態

      「生態系是彼此互相關聯、連結在一起的,保存生物多樣性是為了支持人類的永續發展!」

      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李培芬在11月24日的環品學堂「環境生態」課程中,介紹了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概念、台灣多個國家公園的環境生態問題,以及包括國光石化案、202兵工廠案與阿塱壹古道等引發爭議的開發案的環評議題。

      李培芬老師首先指出21世紀人類面臨的五大環境課題,包括極端自然事件、資源與土地的不當利用、氣候變遷、環境污染及外來種,同時每項課題是相互關連,彼此影響。

      李老師指出,太平洋、印度洋交界的「珊瑚大三角」,該區共有600多種珊瑚,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區域,生物多樣性帶來的觀光資源是支持當地居民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同時生態系是彼此互相關聯、連結在一起的。他以海獺-海膽-海帶生物鏈為例,海獺因皮衣需求遭大量捕捉,數量減少後使得海獺賴以維生的海膽大量增加,而海膽的增加則造成海帶的大量減少。李老師強調,保存生物多樣性是為了支持人類的永續發展。

      李老師說,台灣海洋生態系由於有黑潮、大陸沿岸流、季風流以及多樣的海底地貌所以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陸地生態系則包括高山寒原、針葉林、闊葉林等生態系,台灣森林是北半球森林帶縮影,且因地理位置適中位在南北半球附近,是候鳥遷徙的中繼站,「除凍原帶外,其他世界上主要的生態系台灣都有」。

      其次李老師介紹了多個國家公園的生態問題,包括東沙國家公園的環礁遭到破壞、墾丁國家公園的銀合歡遍布、雪霸國家公園的櫻花鉤吻鮭國寶魚的保育、玉山國家公園原預定要興建「新中橫公路」貫穿玉山以及台江國家公園的黑面琵鷺保育現況等。

      李老師提醒學員,生物多樣性一旦遭受破壞,是很難再逆轉恢復的,「人定不能勝天」,我們必須「做一個有責任的地球人」!


李培芬老師向學員講授台灣的生態與環境保護課題


學員上課時專注認真聽講


發佈時間: 2011/11/25
台北辦公室 TEL:(02)2321-1155 FAX:(02)2321-1120 E-MAIL:info.eqpf@msa.hinet.net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
Copyright 2008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