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最新消息 | 參與我們 | English
| | | |    
最新消息
環品學堂第二期:環境法制

環境保護不能沒有法律

      11月18日環品學堂第二期課程,由本會謝英士董事長與學員們分享環境法制的重要概念。

      謝董事長以法律的基本概念、環境法制的現況以及案例討論三個部分與學員分享,希望由簡到深,引導未曾研習過法律的學員了解法律的基本要義,進而掌握環境法制的精隨,並有實務案例為參照。

      謝董事長說,法律對於一般人來說感覺艱澀難懂,但卻影響日常生活甚鉅。法律、道德與其他規範是文明社會的主要框架,規範追求秩序,道德首重求善,法律則求正義。

      目前主流法系大致分為不成文法的英美法系與成文的大陸法系,台灣採成文法系,有最上位的憲法以及法律與命令。

      一國之內有國內法規範著該國國民,如憲法、法律、命令等,但國與國之間的行為,就要靠國際法來約束。大部分國際法屬於「軟法」(soft law),雖然條文上載明著權利與義務,但實際執行時,難以對簽署國產生約束力,某些時候是作為對某種觀念或意識的宣示。我國憲法第第一百四十一條(外交宗旨)載明:「中華民國之外交,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則,敦睦邦交,尊重條約及聯合國憲章…」。明令國際法應當被我國所尊重,透過援引國際法或其法理、精神,對於加速國內環境法制的提升,大有幫助。

      謝董事長指出,與社會、政治、經濟相關的國際事務皆有其環境面向,如台灣參與之世界貿易組織(WTO),便設有貿易與環境委員會(Trade and Environment Committee),管理與環境相關的事務。雖然台灣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沒有實際再簽署過國際環境公約,但國際上的環境相關公約、條約或宣言等不曾稍歇,仍值得我們時時關注,並以其作為環境法制的養分,充實並詮釋我們現有的環境法。

      除瞭解國際法外,謝董事長更透過如空氣汙染管制法、廢棄物清理法、噪音管制法等國內案例分析,說明其對於環境與生活的各種面向之影響。理解環境法律原則與作用,除對於自身權益多一層保障外,也幫助學員思考環境保護應強調的價值與規範在哪裡。

      課堂中謝董事長不斷拋出問題,刺激學員思考環境法制對人們的影響到底在哪裡。期待學員能將今日課程分享的概念,咀嚼一番後,透過瞭解環境法制,來幫助環境教育推廣。


本會謝英士董事長與學員們分享環境法制的重要概念


課堂中謝董事長不斷拋出問題,刺激學員思考

(環品會研究員 黃立維)

發佈時間: 2011/11/21
台北辦公室 TEL:(02)2321-1155 FAX:(02)2321-1120 E-MAIL:info.eqpf@msa.hinet.net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
Copyright 2008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