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未來被偷了,用什麼償還?       11月10日環品學堂第二期由清華大學凌永健教授為學員講授隱形在生活裡的浩劫:環境荷爾蒙。凌老師說,這些來自於環境而非體內合成的荷爾蒙,干擾生理調節機能,進而影響生物個體生長、發育、以及生殖等作用,甚至危及後代健康。       1939年德國化學家保羅‧米勒發現DDT可以迅速殺死蚊子、蝨子和農作物害蟲,並使瘧疾、傷寒和霍亂等疾病的發病率急劇下降。由於在防止傳染病方面的貢獻,米勒於1948年獲得諾貝爾獎。然而科學家們卻發現DDT在環境中非常難分解,並可在動物脂肪內蓄積,藉由生物放大作用1影響在食物鏈末端的消費者(例如人類)難以消失的環境賀爾蒙累積在體內,嚴重影響下一代的發育。可以說,有時候科技的進步、生活的便捷,其實是跟下一代健康所預借的。       1969年,美軍為使越軍無可藏匿而在越南土地灑下落葉劑,此戴奧辛類化合物在越戰結束30多年後,依舊危害當地居民與其後代,大批身心發展有礙的孩子,他們要向誰索償?越戰的餘威也影響了台灣,曾經有蚊香被測得含有戴奧辛成分,而這批有問題的蚊香其製成原料就是來自於越南的木屑。問題已經擴散,而且並不侷限在當地,以現在全球貿易的活絡情況,環境荷爾蒙肯定是全球問題。       有學員問道,在我們的居家環境,要如何避免這些環境荷爾蒙?凌老師說,要懂得趨吉避凶,因為風險無所不在,雖然由政府訂定標準是最有效的管制辦法,由於大部分的環境荷爾蒙是藉食物途徑進入人體內,因此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是最有效的方法,購買新鮮食材,避免食入人為再製品,降低品牌忠誠度,以分散風險,減少食用動物油脂的頻率,少用塑膠製品,更重要的是時常運動,加速代謝。       凌老師最後說,由於利害相關者總是最後才被告知,因此風險評估(專家)與風險管理(決策者)在上游的把關是相當重要的,要打造一個無害的生活環境,關鍵在於我們的政策與執行。 不是不能,只是要不要做。 [註]1生物放大意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degradation)的化學物質,在環境中藉由食物鏈和營養層級的增加在生物體內逐漸累積,濃度越來越大的現象。許多有機氯殺蟲劑和多氯聯苯都有明顯的生物放大現象。 ![]() 凌老師就學員問題提出解答 ![]() 學員們認真上課情形
發佈時間: 2011/11/14
|
Copyright 2008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