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維
受到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賽伊女士(Wangari Maathai)的感召,「台灣綠帶」運動於今年5月正式啟動,希望結合植樹、生計與環境教育,響應馬賽伊女士的精神,本於人道援助,與肯亞當地組織合作植樹造林。
9月下旬,經過20小時的飛行、轉機與等候,環品會台灣綠帶「先遣隊」終於落腳非洲大陸,踏上肯亞首都奈洛比,展開為期一週的探訪之旅,尋求一處實踐綠帶精神的土地。
肯亞為大英國協(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一員,總人口約4千1百萬,隸屬於東非共同體(East African Community)此一區域性經濟組織。與其他東非國家相比,政治、經濟相對穩定,時常擔任東非、甚至全非洲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樞紐之角色。
肯亞,等待恢復的森林資源
相較於相對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肯亞環境狀況卻不盡理想。如同大部分經濟發展模式一般,早期肯亞透過大量破壞、拋售自然資源,以換取經濟成長,其中森林資源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根據2009年肯亞政府之調查,其封閉式森林覆蓋率(closed forest canopy,不含林地、草原、竹林與濱海紅樹林)不到1.4%[1],遠低於非洲國家平均值9.3%與世界平均值31%[2]。如此低的森林覆蓋率不足以涵養水源及提供良好生態環境,為此,2010年肯亞政府新修訂之憲法第69條明文規定:國家應努力實現並保持森林覆蓋至少達10%的國土面積,足可見問題之嚴重性。
前進肯亞,尋找綠帶精神
為了考察肯亞當地植樹團體的實績與成效,瞭解肯亞國內森林現況與政策,環品會此行一共拜會當地7個非政府組織,學習肯亞經驗、實地參觀植林成果並交換臺灣作法。以下介紹各團體植林行動與交流心得:
?1.?肯亞森林工作小組(Kenya Forest Working Group, KFWG)?
肯亞森林工作小組是東非野生學會(East African Wild Life Society)的從屬機構,成立於1995年,主要工作內容為執行參與型森林管理、政策與立法倡議,以及提供森林資源訊息。其中參與型森林管理是指不光支持社區團體的造林活動外,還從旁監測造林計畫並提出改善建議。是個具備植林技術交流、資訊的全國性團體。
2008年為響應聯合國「種10億棵樹保護地球活動(Plant for the Planet)?」,肯亞森林工作小組與半官方性質的肯亞森林服務(Kenya Forest Service),以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等組織,共同發起「Tupande Pamoja」活動(肯亞語,英文意即Let’s sow together,一起來播種)。透過向肯亞國內企業與個人募捐,至今已種下50萬棵樹。但由於缺乏企業的長期承諾與支持,植樹活動通常只有短期,缺少後續支持與樹苗撫育維護,是較為不足之處。
除了植林外,肯亞森林工作小組計劃協調人David Kuria認為,水資源使用與管理,對於造林活動也相當重要,因為造林目的主要就是為了涵養,有著肯亞水塔的西部山區集水區(water catchment)水源,因此確認流域周邊水資源管理是另一個努力的方向。而輔導農民育苗,鼓勵植樹團體向他們購苗,讓他們有收入,是目前在肯亞對環境最好的方式。
(左)謝董事長與David在為紀念馬薩伊女士而種的梅魯橡樹前合影
(右)東非野生學會計畫辦理範圍涵蓋烏干達、肯亞、坦尚尼亞等3國
?2.?拯救肯亞山森林滅絕團體(Save Mount Kenya Forest from Extinction Group)?
拯救肯亞山森林滅絕團體成立於2005年,是實際於肯亞山地區植樹的團體,目前有200名積極參與活動的會員。
拯救肯亞山森林滅絕團體過去曾與美國Trees for the Future合作執行肯亞全國性的植樹計畫,也有與政府合作於公有地植林。公有地造林通常會與政府簽下5-10年的契約,從種下6個月大的小樹苗開始耐心撫育。拜訪途中,創辦人Paulino Damiano,還很興奮的與環品會分享6月份剛取得的全國性非營利組織的認證證書,對於恢復肯亞環境充滿熱誠,鼓舞我們推動台灣綠帶的決心。
?3.?肯亞山信託(Mount Kenya Trust)?
肯亞山信託成立於1999年,除了造林,還有反盜獵、騎警巡邏、大象保育等項目活動。透過肯亞山信託的計畫協調人Maurice和現地經理Humphrey帶領,我們實地拜訪肯亞山周邊東部省Embu District山區肯亞山信託的造林計畫基地。
這是一個結合當地婦女團體生計的計畫,自2004年至今已執行8年。婦女們主要從事種茶、咖啡等農事活動,目前也同時培育6種原生樹苗並買賣。該計畫鼓勵當地婦女利用這些收入去做其他生計活動,他們買下苗圃附近土地,擴大育苗並種植其他作物,也使用能源效率爐具,減少70%的柴薪使用,也降低健康風險。
上山途中,我們還看到肯亞另一種結合生計的方式,稱為農林間作(agroforestry)。例如說在山頂種樹以留住水源,下方緩坡種植經濟作物,農地周邊植樹作為綠籬,這樣的方式讓居民除可達到復育森林的目的外,還同時兼顧收入,這樣的模式在肯亞造林計畫裡相當普遍,值得參考。
(左上) Humphrey為本會人員翻譯當地婦女解說圖中的能源效率爐具
(左下) Wamiti Women Group成員與其執行造林之現地
(右上)?與肯亞山信託執行造林計畫的當地婦女團體合影
(右下)?當地婦女以採茶為主要收入,育苗與植樹為附加活動
4.?肯亞基督教青年會(YMCA Kenya)
2012年6月,巴西里約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環品會除了成功舉辦「森林、生計與綠色經濟」官方周邊會議外,也藉此結識了許多關心森林議題的好友。肯亞基督教青年會的協調人George Kiritu便是其中之一。George非常關心肯亞與永續發展,本次肯亞行再次與他會面請教。
肯亞基督教青年會與造林最有名的活動便是,協調多個團體共同辦理的Green-Trek(綠色健行)。Green-Trek從奈洛比出發,前往300公里外以種植玫瑰出名的Naivasha湖區,讓參與者親身體會當地因為過度發展花卉農業,所造成的環境衝擊。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歐洲花市的玫瑰有7成以上來自肯亞,而肯亞有近7成5的玫瑰花農聚集在Naivasha湖區,位在湖畔的大型玫瑰花田毫無節制地引用湖水灌溉,擴張的農地更導致森林面積縮小,更不利涵養水資源。
為了讓當地人正視此問題,除前往湖區外,肯亞基督教青年會並規劃與當地社區團體合作租用土地,於途中種下1萬5千棵樹,進行為期5年的植苗運動。植苗運動並結合生計,允許當地人買賣樹苗給更多需要植林的團體。透過類似的倡議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這些環境問題。
化理念為行動,開展國際合作
奈洛比是聯合國位於非洲的總部,也是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與環境規劃署(UNEP)的全球總部。對於關心國際環境議題的人來說,奈洛比可謂國際環境治理的權力中心,亦為關注非洲環境運動的窗口。
2009年環品會首次於印尼進行城市社區衛生改善國際合作計畫,成效良好,至今仍與合作夥伴密切交流;2012年,進一步提出台灣綠帶運動,嘗試實踐蘊含更多意義的環境運動模式。選擇肯亞作為台灣綠帶運動第一站,除了響應馬賽伊女士,也希望透過此計畫,推動長期環境國際合作。
下期環報,我們將介紹更多肯亞植林團體與趣事,敬請繼續收看。?
?
[1]?GoK (2009).?Report of the Government’s Task Force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Mau Forest Complex.
[2]?FAO (2010).?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10: Main Report.?FAO Forestry Paper 163. 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