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報第24期:說與做哪個容易?

環品札記

COP19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會議側記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期間,環品會同仁除了第一線觀察會議談判進展外,更把握交流與學習的機會,以下與大家分享會議期間活動快訊。


辦理周邊會議,訴求台灣加入新的氣候公約

身為UNFCCC的觀察員,環品會不只現場觀察,更積極向大會秘書處爭取發聲的機會,已連續第三年舉辦周邊會議,創造國際交流的空間。

今年環品會周邊會議與加拿大永續法中心(CISDL)合辦,11月18日中午,以「實踐公約第六條:氣候變遷教育與調適措施新動能」 (Implementing Art. 6: New Dynamics of Climate Change Education & Adaptive Instruments )為題,從法制、科技與制度等層面,廣泛探討教育與公眾意識提升如何成為強化調適行動的可行策略,期呼應去年大會所提之杜哈工作計畫,與公約第六條「教育、培訓和公眾意識」之精神。

周邊會議主席由本會董事Glenn Rhodes 先生擔綱,這位第一位美國友人為台灣舉辦的周邊會議擔綱主持,講者包括加拿大永續法中心研究員Katherine Lofts、美國Yale大學 Alisa Zomer、中華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柳中明、中央氣象局海象測報中心主任滕春慈以及友邦尼加拉瓜國策顧問Paul Oquist等。台灣青年實踐家鄭洵,以個人環保實踐經驗出發,並且公開呼籲讓台灣參與新的氣候公約,成為會場中最「漾」的嬌點。

周邊會議上,環品會董事、中華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柳中明教授,與各國代表分享「海綿生態城市倡議」,獲得廣大迴響。海綿生態城市就是希望讓城市轉變為能夠吸存水、過濾空氣、過濾污染物質的超級大海綿,達到降溫、防洪、抗旱、捕碳等綜合效益,根本解決人造城市阻絕水與生態的問題,邁向真正的生態與低碳城市。對於海綿生態城市倡議有興趣的朋友們可參考「環報第16期」內容。


因應氣候變遷,氣象局建立山區與道路的預警制度

同場周邊會議上,中央氣象局海象測報中心主任滕春慈進一步以氣象局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案例進行演講,引起相當多的注意。

滕春慈主任演講著重於氣象資訊服務如何協助氣候調適與決策。氣象單位於氣候調適所扮演之角色,在於提供氣候調適各領域所需海氣象監測、預測及氣候推估等相關資訊,供各領域進行調適、防災決策應變之參考,相當重要。

以臺灣為例,每年約有3.4個颱風會侵襲台灣,颱風帶來的災害包括土石流等。而受氣候變遷影響,乾旱或豪大雨的極端氣候變得頻繁,例如2002-2003年的乾旱,2008年的寒潮、2010及2011年梅雨等,而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2010年的梅姬、2012年的天秤颱風等,都造成很大的災害。

因此,近年來為了防患極端氣候的危害,氣象局已針對高危險的山區道路及橋樑建立預警制度。交通部公路總局便是依據氣象局提供的降雨資訊,設定黃色預警、橙色警戒、紅色封閉等三階段的公路封閉預警系統,做為調適、防災決策之手段。

除了上述高危險的山區道路及橋樑建立預警制度,氣象局也針對容易受災的原住民部落設立「原鄉氣象預報」系統,預報全台14個原住民族群的347個村落的氣象等,立意良善。

演講最後,滕主任總結,氣象局針對氣候變遷的調適作為主要有:一、投資在人口集中區域,發展降低災害風險的方法及提高易受災社區的氣象預報能力與預報的準確度;二、改善天氣與氣候服務的科學及技術;三、促進以科學為基礎的天氣與氣候知識,同時加強跨部會的聯繫對話。


向世界行銷海綿生態城市理念與作為,環品會RCTV專訪紀實

11月18日下午,本會董事長謝英士與中華民國低碳環境協會理事長柳中明,於波蘭華沙COP19會議中應大會常駐媒體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RCTV)邀請,就海綿生態城市理念與作為接受訪問並進行分享。

柳中明指出,台灣由於地理位置、地形與氣候因素,年年出現雨災,甚至是破紀錄豪雨,治水是台灣調適領域非常重要的一環。提出海綿生態城市倡議是希望推廣一個打開水泥城市氣孔的創意行動,因應長期氣候變遷與極端暴雨威脅。

建設海綿生態城市的關鍵是尋找高承載、高透水、高儲水、高透氣、能增加生態面積、平價且永續的鋪面技術,代替城市水泥化與不透水的表面。目前這個理想可以透過JW生態工法達到,當然任何能達成上述目標的技術,都可以成為打造海綿城市的工具。

謝英士董事長在訪問中表示,環品會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因此今年(2013)3月世界水資源日,環品會與台灣許多關心環境的團體共同提出「海綿台灣」倡議,希望藉此倡議傳達氣候調適之重要。藉由與各種不同團體、單位協力,針對不同類型的環境議題,找出重要且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就是「新環境運動」的精神。

謝英士董事長進一步指出推動海綿生態城市,改變政府部門思維並持續推廣理念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對傳統道路鋪面的變革要能納入氣候調適的觀念,環品會更希望能協助較脆弱的開發中國家以海綿城市的作法提出調適基金的申請。

訪談最後柳中明並透過平板電腦,與主持人分享及說明「海綿生態城市概念」,在場主持人與工作人員均對於此創新做法印象深刻,也對環品會新環境運動的理念相當認同。

RCTV是一個致力提供關於全球低碳發展最新及重要資訊的新聞網絡,與其姊妹網Climate Change TV?(CCTV)協力,共同提供聯合國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發展重要會議第一手之報導。RCTV工作團隊主要位於英國,RCTV是大會期間少數幾個獲認可之觀察員與新聞團體。

本次採訪影音請參見RCTV網站連結:COP19: Chung-Ming Liu & Ying-Shih Hsieh on ‘Sponge Eco Cities’


與德國看守等國際環保團體進行交流

出外交朋友,環品會連續一週於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會場擺攤,展示本會開發的碳、水、樹、環境荷爾蒙計算器DM,海綿台灣、海綿生態城市理念說明DM及環品30救世要跑畫冊,吸引相當多的與會者前來攤位詢問及交流,並進一步與德國看守(German Watch)、義大利倫巴地亞環境基金會(Lombardia Found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LFA)及以色列猶太國家基金(KKL-JNF)等國際環保團體進行交流。

德國看守(German Watch)每年都會在氣候變遷大會期間公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Results 2014, CCPI 2014),這項評鑑深受各國政府的重視。11月20日本會董事長謝英士與德國看守(German Watch)德國與歐盟氣候政策小組負責人、同時也是氣候變遷績效指標評鑑主要負責人之一的Jan Burck於會場會面,暢談兩國氣候政策。

會談中Jan細心的介紹德國能源政策進展與規劃,並就德國人民對於再生能源的期望與民調進行分享。有趣的是德國人民雖然有高達8成支持再生能源政策,但在90年代初期再生能源供電不到5%時,大部份的德國人卻不認為供電量能夠倍增到10%,甚至是現在25%的高峰。Jan說,再生能源提升那麼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還是歸功於電力收購制度(Feed-in Tariff, FIT)。

而對於CCPI 2014報告台灣政府的回應,Jan認為他們永遠不滿意,不過如果能藉此刺激台灣氣候政策向前,也是好事一件。

來自義大利的倫巴地亞環境基金會(Lombardia Found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LFA) 成立於1986年,為倫巴地亞議會所倡議設立,影響倫巴地亞區域政策甚鉅。該會氣候變遷與空氣品質部負責人Dr Mita Lapi博士非常熱心且雀躍的與環品會一行人分享LFA工作與展望,他對於本會環境教育量化工具碳、水、樹、環境荷爾蒙計算器,以及海綿生態城市表達強烈興趣,期望未來繼續保持聯繫。LFA機構主任Dott. Fabrizio Piccarolo也特地撥空前來攤位交流,大夥相談甚歡。

以色列猶太國家基金(KKL-JNF)的攤位與本會緊臨,由於以色列是個黃沙滾滾,極度缺水的國家,因此他們特別關注水源保存,以及防止土壤退化,甚至沙漠化的現象;KKL-JNF已透過改良式植林、地景改造等方法,管理與維護超過16萬公頃的土地,有效維繫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KKL-JNF 南部區域森林資訊服務負責人Gil Siaki M.Sc熱情的邀請本會一起參加該會舉辦的周邊會議,並介紹以國環境部長與本會謝英士董事長認識,也詳細的介紹該機構如何實際進行、監測並評估各種再造林的手段,期許未來雙方能有進一步接觸。


發行人:謝英士主編:鄭佾展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出版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電話:(02)2321-1155
信箱:info.eqpf@msa.hinet.net
傳真:(02)2321-1120
官網:http://www.eqpf.org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