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報第27期:印尼憲法法院森林判決

EQPF Writers

東京、台北、核能政策

2014年2月9日,日本東京都知事選舉於狂風暴雪中進行,獲得執政聯盟支持的前厚生勞動大臣舛添要一(Yoichi Masuzoe)以210多萬票當選。有評論專家認為,這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推動重啟核電廠計畫的前哨戰,也是日本核能政策走向的風向球。

東京都人口約1,300萬,佔全國人口一成多,年度預算達13兆3千億日圓(約新台幣4兆元,103年台灣總預算約1.7兆元),對日本國政具有極大影響力。

受到大雪影響,此次選舉投票率只有46%,據媒體報導,在16名候選人當中,主張漸進廢除核能的舛添要一以211萬當選,反核陣營前首相細川護熙(Morihiro Hosokawa)、日本律師連合會前會長宇都宮健兒(Kenji Utsunomiya)則各以 98萬、95萬得票數落選。

如果說這是一場核電角力可能有點名過其實;仔細閱讀這前三位候選人政見可以會發現,舛添並未正面回應對手之訴求,核電政策僅是其7大政策,是70項子政策中的一則。而媒體較少提到的,還有舛添、細川都有提出的,到2020年之前提高再生能源至20%的政策(目前約4%),或是改革東電、電力自由化,提高能源效率等。

以下摘要整理三位候選人的主要核能、再生能源政見



作為日本第一都,選舉只談核能政策是不現實的,選前民調顯示選民並未將能源政策視為此次選舉中的重要議題,而是聚焦於經濟、人口高齡化、福利政策、防震,以及2020東京奧運會等議題 。民眾是很健忘的,在2020年東奧成功申請,舉國歡騰的時刻,更沖淡了人們對福島事件的記憶。但平心而論,主要候選人能針對能源政策提出具體立場與量化目標、執行方案與訴求,對年底即將舉行的台北、新北市長選舉應有借鑑作用。

舛添要一競選官方網站:http://www.masuzoe.gr.jp
細川護熙競選官方網站:http://tokyo-tonosama.com
宇都宮健兒競選官方網站:http://utsunomiyakenji.com



101熄燈號勾起的一段回憶:「台灣氣候密碼」行動

情人節後的周日晚上10點,台北101打出「愛你」、「晚安」等字幕向民眾道別,為持續9年外牆點燈的傳統,畫下休止符。改變原因無它,因為廣告收入不如預期。101發言人說明,現正尋找新的點燈技術來克服出租樓層光害的問題,但短期之內恐怕是無法再看到101點燈的風采了。

101熄燈號對許多民眾來說,是有一點傷感的,也勾起了環品會6年前的一段回憶。2008年「世界地球日」前夕,連續七晚,環品會啟動「台灣氣候密碼」(Climate Code)行動,於台北101大樓頂端點亮「<2°C」與「COOL」字樣。

這裡的氣候密碼「COOL」就是「cool down the Earth」(為地球降溫)的意思,而「<2°C」則代表不能讓地球的增溫幅度超過2°C(與工業革命前相較),也希望藉由當時世界第一高樓101向全球傳達台灣願加入國際對抗地球暖化的訊息。

當初環品會提出的訴求共有4點如下:

  • 明訂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的時間點與目標值,並積極具體推動:於2016年至2020 年間回到2008 年排放量;於2025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於2050 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的50%。(減量目標目前政府已不再討論)

  • 加速訂定「國家氣候安全法」,並納入前述減量目標,提供節能與降低排放工作的法源。(溫室氣體減量法立法停滯,且未涵蓋氣候安全思維)

  • 積極推動「再生能源法」立法,並致力再生能源產業、節能產業及節能服務產業(ESCO)的發展。(再生能源法已通過,但整體成長緩慢)
  • ??面對氣候變遷,加強氣候預測能力,提升防災減災救災的動員能量,以適應未來氣候變遷的各類衝擊。(國家氣候調適政策綱領已通過,實際作為值得觀察)

2008年的「台灣氣候密碼」行動是國內環境議題首次結合101大樓點燈的活動,成功的吸引媒體關注,打開氣候變遷議題之討論氛圍。在那之後,國內各界關注氣候變遷議題迅速攀升,環品會也持續進行氣候變遷的相關倡議,並連續多年組團前往聯合國氣候大會,透過實際參與會議,繼續向國際發聲。

如同之前所介紹的400ppm T-shirt一般,「<2°C」的訴求現在看起來似乎已經難以達成,希望有生之年我們不需要再一次於101大樓點燈,點亮「<3°C」的「氣候悲慘密碼」,哀悼人類的愚昧。


「台灣氣候密碼」行動歷史畫面,點亮氣候議題


重訪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宣言》

「人類既是環境的創造者,又是環境的塑造者,環境給予人類維持生存的東西,並提供人類在知識、道德、社會與精神等方面獲得發展的機會。」——《人類環境宣言》第一句

1972年聯合國人類會議在斯德哥爾摩舉行,這場會議誕生了《人類環境宣言》,也促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成立,更帶動國際法上對環境法的重視與發展。有趣的是,身在21世紀的我們回頭去看當年的《人類環境宣言》文本及相關文件時,會發現宣言雖然提出了二十六個環境原則,但在性別意識上,還是不脫以男性為尊的慣性思考。不過,瑕不掩瑜,這份宣言確實反應了人類的崇高價值理念,啟發並引導人類致力於保護並強化所處的環境。宣言揭露,不管是自然與人為的環境,對人類的幸福與基本人權的享有、甚至是生存權本身,都是不可或缺的。這樣的認知,可說是充滿人文的色彩,沒有將環境限定在自然領域,而擴及基本人權、生存權。的確,沒有環境就沒有人權,遑論生存。

1960到1970年代是人類社會蓬勃發展的年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及多方面應用使先進國家對人類的能力及發展充滿自信,二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人權思潮持續延燒。在科技方面,人們有了人造通訊衛星、電話、電腦、進行影像錄製與傳輸、能夠進行心臟移植,將人送上太空甚至成功登陸月球。在社會政治方面,去殖民化的聲音高漲,被殖民地區紛紛獨立成為新興國家。這個時代,1964年,也就是在金恩博士發表「我有一個夢想」演說的次年,美國通過民權法案終結歧視種族及性別的相關立法。

在社會機制迅速轉動的同時,零星卻嚴重的環境汙染事件陸續發生,例如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同年發生的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及1956年日本的水俁病事件。在1962年,美國學者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的著作《寂靜的春天》出版,喚起人們對化學殺蟲劑影響環境的廣泛關注,而1968年保羅埃利希(Paul Ehrlich)的「人口炸彈」(The Population Bomb)則預言人口暴增可能導致飢荒。

在42年後的今天,重新閱讀宣言,其實宣言已經預見人類錯誤的運用其能力(科技、經濟等)將會給人類和人類環境(注意這樣的人與環境並立的思想,而不是環境為先的認知)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害。「在水、空氣、土壤以及生物中的污染達到危險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態平衡受到嚴重的干擾;一些無法取代的資源陷於枯竭與破壞。」

在那個充滿信心與智慧的人類黃金時代,人類對環境的態度幡然改變,勇於面對,雖然我們的人口繼續增長、環境挑戰依然嚴峻,身處現代的我們,應該承繼宣言的精神,改良不足的地方,為人類後代的未來繼續努力。


(Photo Credit: UN Photo/Teddy Chen)

發行人:謝英士主編:鄭佾展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出版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電話:(02)2321-1155
信箱:info.eqpf@msa.hinet.net
傳真:(02)2321-1120
官網:http://www.eqpf.org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