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革命後,人類製造的大量溫室氣體,在過去兩百多年來不斷地排入大氣中。許多科學家相信,這些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等,已經讓全球平均溫度節節升高,並間接造成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頻繁等全球性的衝擊影響。


      聯合國為了減緩人類引起的溫室效應造成的全球氣候變遷,於1992年訂定「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並在1997年於日本京都舉行的第三次締約國會議上,正式簽署影響深遠的「京都議定書」,明文要求已開發國家承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責任。隨著關鍵國家的陸續簽署,京都議定書終於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全球於是邁入全面管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新紀元。


      為呼應全球減量行動之趨勢,各國紛紛開始訂定重要時程與相關政策。歐盟執委會即提出了能源效率計畫,其內容包括將採取75項措施以將歐盟能源消耗量在2020年底前減少20%;英國制定再生能源義務法要求國內電力供應商逐年提高購買再生能源電力比例,希望在2010年目標年再生能源發電容量可達10%。澳洲則於2005年7月與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及美國宣佈成立「亞太清潔發展與氣候伙伴關係」,加速清潔能源發展的新區域性倡議。


      除國家政策在溫室氣體減量的推動外,各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無不為減量而努力。在地方政府作法上,美國舊金山2005年6月5日舉行以「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家園」的「綠色城市博覽會」(Green Cities Expo),發起「城市環境議定書,綠色城市宣言」活動,以具體行動延伸近年來聯合國不斷宣揚的永續發展理念;該協議書提出全市溫室氣體削減計畫,希望於2030年以前降低管轄範圍內溫室氣體排放量達25%。在民間團體行動上, 國際知名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曾於2007年初巴黎艾菲爾鐵塔標示 “<2℃ It’s not too late!”的字樣,向世界宣揚抗暖化的理念與決心。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在國內推動各項環保相關活動,提升民眾與政府的環保意識,近年來舉辦對抗氣候變遷的多項保護行動,均成功獲得眾多知名企業與民眾的認同。在此良好基礎上,環品會規劃下一波環保活動,稱之為 「台灣氣候密碼行動」(Climate Code Action Taiwan),預期將氣候變遷迫切眉睫的訊息,透過國內高層建築物指標,同時也是世界第一高樓的Taipei 101大樓,傳播給台灣乃至全球民眾,盼能藉此一行動,宣傳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之行動已勢在必行,並且需要全球共同協力,否則全球將面臨空前的危機。


    Source: The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