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票/活動辦法

樹說

甲骨文的樹,造字本意是指手抓木本或草本植物的小苗,掘地種植。說文解字進一步解釋到,樹是播種、培育、種植等農事的總稱。

鑽研文字學的學者另有一說,認為漢字的「樹」源自蒙古語,蒙語將樹讀作「尚樹」,係指草原民族祭祀高大、高齡樹木的祭祀儀式。「樹」是一個會意字,指的是一種祭祀儀式,「木」前面擺放著一個「豆」(一種祭祀器皿),「寸」則是手拿祭品行祭拜之禮。甲骨文的「樹」不是指樹木,而是用另一字「木」表示。遠古時代,人們對於大樹與自然的崇敬,在文化與文字上面一覽無遺。

樹木崇拜信仰在臺灣也一樣普遍,泰雅族傳說,認為祖先是從半木半石出生繁衍而來;鄒族傳說,天神搖動鳥榕,樹葉落地化為男生,果子落地化為女生。至於漢族,「社」的信仰,源遠流長,居民們習慣封土為社,各樹其所宜木,如松、柏、栗,作為敬拜土地的神位,演變至今,到處可見土地公與大樹公合為一體的信仰。

現代人或許不如過去那般的崇拜大樹,但隨著我們對樹木的瞭解逐漸增加,樹木多樣的功能一一被人們所發現,不由得讓人讚嘆造物之手。一棵看似平凡的樹木,竟然囊括提供木材、固碳製氧、水土保持、調溫節能、淨化空氣、防風固砂、美化景觀、豐富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甚至是居民情感寄託等各式功能。如果今天拜樹信仰還能如此風行,我想多半是因為感佩他那多樣,且不求回報的服務著我們吧。

樹,除了承載人們的需求外,也是生命的溫床。一株大樹就是一座小型的生物島嶼,是都市裡珍貴的生物棲地,也是這片破碎土地上,生物們賴以為生、歇息的小島。一棵大樹本身便是一個獨特的生態系,包含了綠色生產者(大樹本身及其附生植物)、消費者(寄生植物及伴生動物,包括哺乳類、鳥類、兩爬類、昆蟲)以及分解者(落葉中的昆蟲、根系旁的蚯蚓、寄生蕈菇類等),是生態平衡與生物多樣性保育重要的一環。

臺灣地形複雜,海拔落差近4千公尺,包含著熱帶、溫帶與寒帶氣候,多樣的環境孕育出4千6百多種的原生維管束植物。長久以來的演化,原生植物已經充分適應臺灣環境,原生樹種亦是如此。瞭解原生樹種的樣態,以及其棲地、生長狀況,也是深度認識台灣環境的一種方式。

台灣森林覆蓋率近60%,國人對於森林的多重價值與意義也愈來愈了解、愈來愈珍惜。但是,界定森林的內涵以及如何對待森林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台灣過去曾以森林創匯,也就是森林及其相關製品是台灣重要的出口項目,是頗具價值的經濟性資源。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抬頭,森林逐漸承擔生物多樣性、動物棲地、生態休憩等功能,而減少其經濟使用的方式。

環品會近年來持續推動氣候保護紀念林、撫平大地傷痕、老樹救援、綠林小學、永續山林、以及樹計算器等兼具環境意義與教育內涵的活動,備受肯定。今年,在金百利克拉克公司的贊助下,特此舉辦「森情款款 由你樹說」台灣精神原生樹種票選活動,希望能讓民眾多認識台灣原生樹種及其生態服務的功能,深化森林有關的環境教育內涵,使大家對於森林更知其所以然,繼續守護我們的森林,正確的對待森林。

樹木多樣的功能與提供的服務其實超乎你我想像,想要認識更多台灣原生樹種及其生態服務的功能嗎? 請先從樹木學堂開始,學習樹木、森林小知識,或是點選「樹計算器」,計算樹的價值有多少。當然最後別忘了去「我要投票」頁面,投下您的一票,認識認識這些有趣的臺灣原生樹種唷!

樹木學堂

  1. 什麼是原生植物?

    原生植物(native plant)指原本就生長在本地的野生植物,又稱本土種及本地種,或者稱為當地種(indigenous species)。相對於原生種,外來種(exotic species; alien species),指的則是經人為引進的植物。至於人為引進的時間追溯多久則無定論,一般是指有文獻紀錄以後,也就是荷蘭人來台,17世紀左右。

  2. 世界上最長壽的樹木在哪呢?

    有被人所紀錄,世界上最老的樹木,是美國加州東部白山Schulman Grove森林的刺果松(Bristlecone),經過碳追蹤技術證明已經高達4,700歲。刺果松拉丁學名Pinus longaeva的種小名的意思就是長壽,這顆樹還有個相當符合它的名子,叫作Methuselah,是舊約聖經裡面記載最長壽的人,據說活969歲。
    台灣長壽的大樹則有高齡3千歲以上的紅檜神木(阿里山和拉拉山神木等),以及樟樹神木(信義鄉神木村),也有年齡超過1,200歲的茄苳神木,而樹齡在1千歲上下的樟樹、榕樹、茄苳在好幾個縣市都有。
    長壽樹除了先天的優異條件之外,也必須要有後天條件的配合,才能安享天年。 後天條件包括避免雷殛、防治蟲害及禁止人為破壞等。而每一顆老樹都是珍貴的資產,不管它們長在哪裡,我們都要好好保護。

  3. 世界上最大的樹木是什麼?

    世界上最大的樹種則是巨杉(Giant redwood,Sequoiadendron giganteum),巨杉也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種類。其中又以座落在加州紅杉國家公園內,一棵名為謝爾曼將軍(General Sherman)的巨杉最大,其胸徑17.6公尺,高95公尺,重1,200噸以上,樹齡約為2,700歲。謝爾曼將軍的底部最寬可達11多公尺,如果在樹下開個洞,好幾輛車一起通行都沒有問題。

  4. 樹木為什麼會有年輪?

    樹木的年輪是因為樹幹不同季節生長速度不一樣所造成。樹幹長粗,是因為樹皮內的形成層不斷的分裂新細胞,產生新的木材。春天氣溫高,水分充足,細胞分裂快速,體積大,顏色淡,稱為春材;秋天氣溫低,乾旱,細胞分裂較緩,體積小,排列緊密,顏色較深,稱為秋材。
    春材、秋材深淺顏色相間,橫切時一輪又一輪呈同心圓,稱為「年輪」。因此年輪可以推算樹木的年齡,但是有些時候可能因為四季氣候變化不明顯的關係,年輪就比較不明顯。
    年輪除了可以推算樹木的年齡外,也是樹木的自傳,可以用來研究樹木的生活史及推測過去環境的變化。如年輪特別寬大,表示當時氣候良好;若有腐黑凹陷或斷裂,可能當時有火災、雷擊、病蟲害或受傷;若中心圓不在中央,則較寬的一邊可能是森林的邊緣、向陽坡或較靠近水源等。

  5. 樹木的果實為什麼常有鮮豔的色彩?

    成熟的果實如蘋果、桃、枇杷、木瓜等,外皮都帶有鮮豔的色彩;野生的植物果實如野草莓、五味子、冬青等,成熟後也都有亮麗的外表,而這一切的妝點,都是為了繁衍後代。
    有些植物的果實或種子沒有飛行裝備(如蒲公英等),也沒有漂浮裝備(如椰子、銀葉樹等),只好選擇用引誘的方式,以出色的果皮吸引鳥類、哺乳類甚至昆蟲等動物前來取食,好讓種子從動物的嘴邊落下或從消化道中排出,而達到傳播、繁衍後代的目的。有些果實除了漂亮的色彩外,還具有香、甜等味道,引誘動物取食及傳播的效果就更大,像是果樹上我們常吃的水果就是最好的例子。

  6. 樹木會不會受傷?

    巨大的樹木看起來又高又壯,樹皮更是粗厚,有了這樣的本錢,它們還會受到外來的傷害嗎?當然會。因為樹木也是生物的一種,全身上下也是由細胞所組成,所以一但有較強的外力或化學物質的侵害,還是會受傷的。
    較強的外力包括風雨的侵襲、人類的砍伐、動物的啃食等、這些情況如果發生在樹木幼小的時候,損害更大。樹木的傷口往往會成為病菌侵入的通道,造成樹木重大的傷害。此外,化學物質的侵害,也會使樹木受傷,如過濃的肥料或工廠廢氣等的「反滲透」作用,會造成樹木脫水而逐漸乾枯。所以說,可別以為樹木百毒不侵,其實它還是會受傷的,需要多多好好愛護。

  7. 樹木的落葉對環境有貢獻嗎?

    每一株植物,不論是小草或是大樹,死亡後對環境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它們體內因為光合作用所累積的營養物質,會逐漸分解、釋放回大地,將成為森林中其它生物的佳餚或是賴以為生的養分來源。
    此外,落葉還有保溫的作用,冬天的時候可以讓地表土壤溫度維持一定,發揮保暖作用,也可維持樹木根系生理作用的正常運作。落葉就像自然界的資源回收再利用一樣,也嘉惠了其它生物。如果,頻繁的進行清除落葉的工作,也沒有把落葉留在樹下,長久下來的話會使得土壤變貧瘠,產生不良的影響!

  8. 為什麼楓葉到了秋天會變紅?

    植物的葉片中除了葉綠素外還有許多其他的色素,如黃色的葉黃素、胡蘿蔔素,紅色的花青素等,但因為綠色的葉綠素最多而遮蓋了其他顏色,使葉片呈綠色。
    到了秋天,葉綠素因為氣溫下降而漸漸分解,其他色素的顏色得以顯露出來。此外,楓葉中貯存的糖分還會分解轉變成花青素,使葉片的顏色更加豔紅。

  9. 樹木會怕冷嗎?

    冬天的時候,偶爾可以看見路邊新種的行道樹包上一層稻桿,或是幾塊絨布,那是做甚麼用的呢? 其實,那是在替樹木穿衣服,幫它保暖。
    但可不是所有的樹木都怕冷,熱帶的植物與寒帶的植物對溫度的容忍度就不同。一般來說,只要溫度低於4°C,植物的生理作用就大受影響,幾乎停止或維持在一定程度以下,有些熱帶的樹種甚至會有被凍死的危險喔。

  10. 為甚麼新種下的樹木,要把葉子修剪到很少?

    任何的樹木在移植的過程中,多少都會有根系受損的情形。新種下的樹,只要有陽光,就會開始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這兩個植物賴以為生的生理作用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份。
    樹木主要的水份來源是依靠根系吸收,在根系受損的情形之下,若是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過於旺盛,消耗的水份多於吸收的水份時,就有枯萎死亡的危險。所以,適當的去除一些枝葉,減少因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散失的水份,可以減少移植的樹木於適應新環境的回復期間枯死的危險!

  11. 森林是地球的守護神,全球森林面積大概佔陸地面積的多少?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自1946年以來,每5到10年會進行一次全球性森林資源評估(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FRA),是目前了解世界森林資源相關資訊最完整與全面的研究報告。2010年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森林略超過40億公頃,約佔全球土地面積的31%,相當於每人平均擁有約近0.6公頃的森林。

  12. 森林跟海洋可以幫助地球吸收二氧化碳,海洋每年約吸收20億噸,你知道森林每年可以吸收多少嗎?

    海洋與森林是地球上主要的碳匯,海洋每年可沉積20億噸的碳,森林每年則約可淨吸收約5億噸的碳。相較於海洋碳吸存不易管理、範圍巨大,森林就顯得親切許多,因此,其在碳吸存的功能上扮演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森林的破壞不僅減少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同時因為儲存在樹木中的碳被排放到大氣中,還將增加溫室效應的強度。

  13. 你知道這些寶貴的森林消失的速度有多快嗎?

    在有些國家,森林砍伐(主要將熱帶森林轉變為農業用地)出現下降跡象,但在另一些國家,速度仍很高。2000年到2010年間,每年有大約1,300萬公頃的森林被轉作其他用途或因自然原因消失,而1990年代則每年為大約1,600 萬公頃,減少趨勢已逐漸減緩。
    植樹造林和森林的自然擴展已使全球森林面積的淨損失大大減少。2000-2010 年期間森林面積的淨變化估計為每年減少520 萬公頃(相當於1.5 個台灣本島的面積),低於1990-2000 年期間每年減少830 萬公頃,但還是很驚人!

  14. 你知道破壞原始森林會讓住在裡面的動物無家可歸,讓動物們越來越少嗎?

    全球森林被破壞導致棲息地和生態系統退化,導致物種滅絕的速度非常驚人。截至2004年底,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科學家估計全世界有23%的哺乳動物、12%的鳥類、61%的爬行類、31%的兩棲類以及46%的魚類處於瀕危狀態。這些物種大多棲息於地球上僅存的原始森林;這些數據還未包括在全球森林生態系統中數以萬計植物和昆蟲。

  15. 別讓熱帶雨林,因你的消費而倒下!

    隨著全球生活消費所需使用紙張與木材家具的需求增加,原始森林遭到破壞的壓力陡增。舉例來說,林務局2011年委託研究報告指出,台灣一年各式林產品進口量高達383萬公噸,相當於砍伐3萬600多公頃的森林,而其中有4成5以上來於東南亞地區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尼、緬甸與越南)。
    我們並不清楚這些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林木進口,是否符合永續山林的精神,是否有違法砍伐的疑慮。因此,為求謹慎,大家在消費時應優先選用木材來源經永續林業管理認證的產品(如FSC、PEFC等),才能確保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維持生態平衡。
    保護森林,從你我的日常生活消費做起!

213985
主辦單位:     贊助單位:     電話:(02)2321-1155  傳真:(02)2327-8280  E-mail: info.eqpf@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