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永健-環境荷爾蒙

        無知是可怕的事,眼不見不代表為淨,今年五月的塑化劑風暴,讓大家餘悸猶存,這些潛藏在生活中的化學物質,到底有那幾類?造成的危害又是什麼呢?

        國立清華大學凌永健教授引領學員認識這些潛藏在細節裡的魔鬼。「環境荷爾蒙」又稱為「內分泌干擾素(Endocrine disrupter substance)」,這些化學物質在分子結構上近似於我們人體的荷爾蒙,所以身體內的細胞無法辨識與真正的運作,就像DDT、戴奧辛與雌激素的分子構造雷同,會導致男生女性化的情況一樣,凌老師說:「環境荷爾蒙就像一把鑰匙,欺騙人體打開大門,讓小偷有機會跑進來搗亂」。

        凌老師以「寂靜的春天」一書為例,說明人類為了生活的便利反而成為威脅族群存續的殺手。此書作者瑞秋卡森早在1960年代首開環境保護之先驅,揭露殺蟲劑DDT對野生動物與人類的為害。此外凌老師也引述台南的台鹼安順廠五氯酚汙染地下水的新聞事件,當時魚體都測到高劑量的戴奧辛,這些環境荷爾蒙半衰期長,是不容易從環境消逝的,不但會影響當下的環境,甚至牽連到第二代及第三代,令人憂心的是這些現象極有可能是不可逆的。

        凌永健老師呼籲,必須著手管制這些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環境荷爾蒙,目前政府只管理法規內明文規範的化學物質,然而多數的化學物質仍沒有在列管清單內,在無法可管的情形下,受危害的還是無所知的台灣人民。

        凌老師指出,我們生活中接觸到環境荷爾蒙的途徑有吸入、食入、觸入、注入、母入(母親懷孕過程),人類對於化學物質的依賴,既享受於化學科技發展所帶來的便利以及生活水準的提升,卻仍擔憂對化學物質的認識是否足以保護自身健康免於受其毒害。

        老師舉例說明,嬰幼兒時期若接觸一定量的細菌和灰塵將啟動人體免疫系統,為日後抵禦威脅做準備。如果人們把所有生活用品都清洗得一塵不染,反而會破壞免疫系統抵禦的能力。在這種不健全的免疫系統之下,遇到癌細胞時反應不佳,無法發揮保衛身體健康的能力,而讓癌細胞不斷增加。

        今年五月台灣爆發了塑化劑的風暴,我們生活裡化學物質管理重點為食品安全,從長遠看來,應朝向國際標準的風險預防原則、危害分析、防止蓄意摻雜、科學手段、勤管嚴罰、事故處置、進口食品、費用的收取和許可權等措施精進。除立即施行前述之末端管理法規外,凌老師強調,長遠規劃大幅修法,從源頭管制,以避免另一次化學風暴發生,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凌老師為大家說明生活裡的環境荷爾蒙


學員把握下課時間詢問凌老師環境荷爾蒙的問題

[回活動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