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報第38期:阿河、動物保護與環境教育

環品札記

自由軟體、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

邱虹儒

近日,科技部的一項新決議,震撼資通訊界:亞洲地區算是早期推動開放原始碼的官方組織,由科技部主持、中研院資訊科技中心創新研究中心配合國家政策撥款支持的Open Foundry將在今年關閉。不過在事情傳開之後,前科技部代理部長林一平緊急跳出表示此事只是虛驚一場,科技部會繼續支持。

Open Foundry(自由軟體鑄造場)是國內開放程式碼最大的幕後推手,自由軟體的概念是一種軟體的分享概念,一般的商業軟體只給與使用者「使用權」,但無法修改或轉移給他人使用。在程式語言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第二外語時,自由軟體的概念和社群便如雨後春筍般發芽冒出。

自由軟體的概念必須給與使用者四種基本自由:使用的自由(以任何方式取得該軟體且以任何方式執行、使用該軟體);研究的自由(可以研究該軟體的運作方式,並使其符合個人需求);散布的自由(自由地複製該軟體並得以將該軟體分享給任何人);改良的自由(可以自行改良該軟體並散布改良後的版本,嘉惠眾人)。

Open Foundry的創立和運作精神,為台灣孕育了許多程式好手,很多開源(Open Source)社群成立之初缺乏資源,Open Foundry提供了健全的平台和訓練,甚至是法律服務,協助獨立工作者或新創公司避免耗時的法律訴訟。Data是科技技術發展的基礎,隨著環境意識日益受重視,在氣候變遷議題領域中也顯得格外重要。

時間拉回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在峇里島(Bali)舉行的COP13會議,為了能夠在後京都時代完成新一輪的全球性氣候談判,除了要求制定峇里路線圖(Bali Roadmap),引導2009年前完成氣候變遷的機制外,重要的是各國有共識地列出四個協議關鍵基礎要素,技術即是其中要素之一(其他三者為減緩、調適、以及融資與投資)。

依據2010年的坎昆協議,技術的重點為:發展(development)和轉移(transfer),創造新的技術並且將現有的技術轉移為可以讓開發中國家使用。按照IPCC的定義,技術移轉指在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及經濟轉型中國家間,將技術透過一定的程序(學習learning、理解understanding、利用utilize、可複製replicate),互相流通,使調適和減緩的技術更能有效地在各地實踐。在UNFCCC的架構中,工程技術是很重要的一環,其中值得重視的就是軟體可能的貢獻,尤其是軟體技術與社群網絡極為接近。

成立十多年的平台,面臨關站,與世界趨勢背道而行,問題出在哪?這樣的發展和結果是否會讓關心氣候變遷、環境發展的你有甚麼聯想?

對抗氣候變遷,讓環境能夠永續發展,同樣也需要「自由軟體」的精神,而非經濟商業的保守競爭心態,特別是在發展中、還未成熟的領域。

呼籲政府在心態上切勿將環境發展僅視為綠色產業之一環,倘若無顯著發展或短期回饋即不投資或保守投資,再生能源即一例。此外,政策作為應朝「開源」(Open Source)思維,開放重要環境數據、刺激並廣納各領域人才以多元管道投入創新與利用,不僅是給資訊業或傳統的經濟分析專業。如此才能夠共享在自由軟體上的研究成果,讓綠色永續的動能能夠持續往前推進,生生不息。


國內開放程式碼最大的幕後推手Open Foundry(自由軟體鑄造場)

圖片來源:Open Foundr

women cheat on men how to cheat why some women cheat
website click go
發行人:謝英士主編:鄭佾展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出版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電話:(02)2321-1155
信箱:info.eqpf@msa.hinet.net
傳真:(02)2321-1120
官網:http://www.eqpf.org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