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報第61期:環報改版再出發,一份「先環境,後法律」的環境法治電子報

環報改版了!

新環報誕生,國內首創「先環境,後法律」的環境法治電子報
各位舊雨新知大家好,5月份起,環報的內容將有所調整,成為以「環境法治」為主題的電子期刊,並維持於每月第一個工作日出刊。(關於環報的理念與改版原因,請見「環報改版通知」一文)

面對人口與經濟成長的雙重壓力,地球環境正遭遇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破壞。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不管是為了自己、為了後代子孫、為了善待其他物種、或是單純出於對地球母親的敬愛,我們當代人都有義務找出永續發展的方式,也就是善待地球的方式。

其中,法治的演進與變革是必經之路。

法治乃相對於人治而來,在現代民主法治國家中,法律代表全體人民生存方式的合意,是一種社會的集體契約,所有法律的加總,就拼湊出社會發展方向的藍圖。

如果想要永續發展,就要有永續發展的法律體系。

但,什麼是永續發展的法律體系?

相較於人權的發展已有800年歷史(若從1215年英國大憲章起算),人類意識到整體環境已經「出代誌」可能只有半世紀(若從1962年瑞秋卡森出版《寂靜的春天》一書起算)。

如果人權歷程經過數以百年計的時間,尚未有成;自然的、生態的法治哪裡能速成呢?所以我們要投入更多的關注,激發更多的思辯,才有可能獲得些微進展。而「法律能不能讓環境更好?」,將是未來環報思考不輟的重要課題,藉此檢驗現行法治是否、能否導引人們走在永續的道路上,包括法律的制定(立法)、法律的執行(行政)與法律的維護(司法)三方面。

我們的目標是創造「先環境、後法律」的法治思維。先了解環境的問題所在,再找出適當的法治手段,而不是一下子將環境套入既有的「刑事、民事、行政」三方法中,並認識到現在的法治脈絡是以「人」為中心,要演進為以「環境」為中心的法治,也就是要從「人的法治」向「自然的法治」演進,必然需要大幅度的改變傳統的法學思維,才能為永續法治注入新生命。

新版《環報》共分為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 法律可以讓環境更好
--勾勒永續法治的新藍圖。

第二單元: 司改為環境
--沸沸揚揚的司法改革,仍然是以「人」為核心,不見環境的蹤跡,我們希望司法改革能「為環境而改」。

第三單元: 刺蝟與狐狸專欄
--放開你的腦袋,準備迎接最顛覆、最具批判性的法律新思維。本專欄不限於環境議題,但保證辛辣。

第四單元: 汪洋中的一滴水
--偉大的法學者,往往是對法學有最深刻反省批判的一群人。本單元精心挑選國內外堪稱「法律界自省」的經典著作,帶您從中發覺法律的新生命。
發行人:謝英士主編:高思齊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出版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電話:(02)2321-1155
信箱:info.eqpf@msa.hinet.net
傳真:(02)2321-1120
官網:http://www.eqpf.org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