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報第16期:被遺忘的珍珠

環品觀點

被遺忘的珍珠 - 海綿台灣倡議
從莫拉克風災到近日的旱象、春雨不足,大家應該已經感受到環境確實正在變化。我們正處在一個氣候變遷的時代,由於地形、地貌因素,極端氣候對台灣的影響將越來越有感,脆弱台灣如何安然度過危機,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安居樂業,唯有賴積極投入氣候變遷調適。

那麼「調適」(adaptation)到底是什麼??根據「國家氣候變遷政策調適綱領」的定義:調適係指為了因應實際或預期的氣候衝擊或其影響,而在自然或人類系統所做的調整,以減輕危害或發展有利的機會。簡單的來說,是指採取行動、措施或政策來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改變。

氣候調適的面向有很多,從災害因應、維生基礎設施改善、水資源調控、土地使用規劃、海岸治理、能源供給及產業調整、農業生產方式調整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體系修正等。國際社會在討論氣候調適的時候,多從系統概念切入,希望降低國家整體的脆弱度(vulnerability)、增加韌性(Resilience)。

韌性的概念可被理解為一種恢復力,例如一顆塑膠彈力球,被外力用力擠壓後,能夠恢復原狀。而韌性愈好,代表恢復系統運作的能力更好。以當前台灣的現況而言,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想要提高臺灣的韌性,第一要務就是水。

水資源管理上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大雨來時既能快速排水,又能有效蓄水,天氣熱的時候可以透過水蒸發調節溫度。為了達到上述目標,「海綿」概念的運用,或許是一帖良藥。


天然海綿乾燥品
圖片來源:PIXABAY
(
http://pixabay.com/en/natural-sponge-sponge-sea-sponge-232368/)

在生物學分類上,海?(Sponge)是大海裡面最簡單的多細胞動物,表面有許多凸起與小孔。由於多孔隙結構以及強吸水性,被人們廣泛使用於沐浴,甚至是藝術裝潢、繪畫、醫療、皮革養護等,像是家裡洗碗常用的海綿菜瓜布就是人造仿天然海綿。而「海綿」概念應用在台灣,是指讓土地(特別是都市地區)成為一個能夠吸存水、過濾空氣、污染物質的超級大海綿,達到降溫、防洪、抗旱、捕碳等多重效益,解決因為人為建設阻絕水與生態的問題。

秉持上述理念,由本會、中華民國低碳環境學會、生態工法發展協會共同成立聯盟,其他許多民間團體連署響應的「大家做伙打造海綿台灣」倡議在三月二十一日,世界水資源日前夕正式啟動。在如麻的國事喧囂中,並未獲得媒體與社會大眾的廣泛重視。不過,這不影響聯盟持續推動的決心。

海綿台灣的概念類似於國際間所推動的「低衝擊性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但更強調全面將所有人工不透水鋪面,改變為透水、透氣鋪面。實踐「海綿臺灣」的做法有很多除了建築物可以發揮儲水的功能外,面積最大且觸手可及的,還有大家每天使用的道路,或者是其他人工鋪面。

過去道路、人工鋪面設計思維多視降雨如猛獸,急欲排出、導入排水系統,一旦降雨超乎排水設計所能承受範圍,立即氾濫成災。但,未來世代道路、人工鋪面可以有更多樣的角色與功能,透過新的技術與工法,雨水可以流入鋪面下方並儲存於地下空間。豪雨時,雨水儲存入鋪面下方的儲水層,避免淹水災難,晴天時儲水供應綠化用水,同時水汽蒸發,降低氣溫。由於鋪面下方土壤、水與空氣同時存在,地下濕地生態系統得以發展。就如同一個海綿,大雨日吸水,大熱天放水,不僅具備海綿功能,而且是富含生命的活海綿。


海綿臺灣倡議概念示意圖
圖片來源:海綿台灣
(http://www.eqpf.org/sponge_taiwan/Origin.htm)

根據聯盟推估,光是五都道路全數轉型,就可增加城市生態面積19%~23% (以都市發展地區面積計算),相當於每位市民增加11~24平方公尺的地下濕地生態;地下儲水層年蓄水量高達4,577到11,772萬公噸,相當於增加0.3-0.9個日月潭水庫之多;降低都市熱島效應1.6oC到2.4oC;固定二氧化碳37.9到60.9萬公噸,效益驚人。

雖然上述「海綿臺灣」倡議立意良善,但挑戰很大,可說是完全顛覆現有道路、人工鋪面設計思維。除得跟既得利益者對抗外,還需要根本改變短視近利之作法,更有賴各級政府長期全力以赴。要突破此困境,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從觀念、教育、政策、法治等多重層面著手,促使公眾認識氣候調適的重要性。此外,除民間積極參與外,政府亦應妥為規劃、投資各項基礎建設,避免「調適赤字」的產生。同時,應檢視現有「政府採購法」、「公路法」、「都市計畫法」、「建築法」等相關法律與法規,納入氣候調適觀念,讓政府採購更氣候友善,調適有方。

「海綿臺灣」倡議可說是氣候調適的創新理念與作法,我們建議政府單位應該要用更開放的態度,積極引用海綿台灣的概念,並且在施政上付諸實施,未來必可激勵出更多提高台灣韌性的方案,使台灣永續發展之願景不但可以達成,同時也可以成為其他國家參照的典範。

更多關於「海綿臺灣」倡議資訊,請參見環品會官網。
發行人:謝英士主編:鄭佾展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出版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電話:(02)2321-1155
信箱:info.eqpf@msa.hinet.net
傳真:(02)2321-1120
官網:http://www.eqpf.org
地址:10641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88號6樓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