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聯合國「種十億棵樹保護地球」活動
2007.06.05
----臺灣氣候保護紀念林設置計畫新聞稿----
2004 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薩(Wangari Maathai)女士說:
『當我們種樹時,同時也種下和平與希望的種子。』
  為了減緩地球暖化,有效吸收大氣中溫室氣體,聯合國環境署(UNEP) 於2007年開始進行「種十億棵樹保護地球」活動(PLANT FOR THE PLANET: THE BILLION TREE CAMPAIGN),計畫在今年於全球種植十億棵樹,藉由樹木碳匯功能,將二氧化碳封存,降低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該計畫受到各國重視並實際參與,也廣納個人、團體等上網登記宣示,目前宣告承諾總種植數量已經超過10億棵,而實際種植數量也超過1,400萬棵。
  植樹造林不僅有助於減輕日益嚴重的全球暖化現象,另外提供水土保持、氣候調節、維持環境生態系統等正面效益,因此植樹造林成為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運動。本計畫推出第一批本土性氣候保護紀念林植樹活動,活動成果將在聯合國環境署網頁登錄註冊,一方面可與國際植樹保護氣候行動同步,另一方面也可保護本土環境品質。
  植樹造林因所需成本低、且具多重效益,並能有效達到碳匯目標,而成為氣候保護的優質選擇方案。然而植樹造林受限於種植場地與技術,因此以企業或個人以自願認養(購)在適當地區種樹造林,並委以第三單位實際進行造林並負責維護管理方式,為植樹造林減緩溫室氣體暖化效應的普遍執行方式。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環品會)、臺大實驗林以及臺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全變中心)因此響應聯合國計畫,在國內推動第一批植樹造林固碳活動,作為個人或企業溫室氣體減量對策活動。本計畫規劃推出「氣候保護之友」認同卡,透過認購此卡來認養樹木,幫助個人或企業以碳抵償方式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臺灣氣候保護紀念林」第一期種植地點選在臺大實驗林溪頭營林區,利用原造林失敗、921崩塌地共10公頃,預計種植臺灣杉、臺灣肖楠、烏心石、樟樹、牛樟、臺灣櫸等原生樹種共15,000株。民眾或企業可透過購買認同卡方式,以每棵樹新臺幣500元的價格認養。臺灣金百利克拉克公司已表明認養1,000棵樹,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雖為主辦單位之一,亦以基金會名義獨立認養100棵樹,為地球的永續發展盡環境責任。
  氣候保護紀念林由臺大實驗林管理處執行並維護其生長,並納入國有林體系,保證紀念林樹木生存40年,每棵樹生長40年可減少二氧化碳量約465公斤(平均值,因不同樹種吸收量不同)。紀念林每年3月12日開放現場參觀,且臺大全變中心在紀念林設置的前六年負責監督並提出公開報告,以保障紀念林確實執行。
詳情請參閱計畫網址:www.eqpf.org 或 http://www.exfo.ntu.edu.tw/